【本報訊】生活在本港西部泥灘的「活化石」馬蹄蟹近年因數目大減。為增加馬蹄蟹數量,20間中學學生「湊大」500隻人工繁殖的幼年馬蹄蟹後,在元朗下白泥放生。有專家希望當地泥灘可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限制發展,給馬蹄蟹一個安定的家。
其中一間飼養馬蹄蟹的英皇書院,就讀中四的陳頌暉表示,二月剛接收50隻幼年馬蹄蟹時,同學都不懂飼養,「初時水缸放得太多水,但原來水壓太高,細細隻馬蹄蟹好易死;水缸濾管太粗,馬蹄蟹會吸入去,要加紗布」。其後知道乾淨海水可減低馬蹄蟹的死亡率,「同學要經常換水,餵豐年蝦畀蟹食都要換缸;見到馬蹄蟹有病,要即刻將佢隔離,驚會傳染其他蟹」。
如不保育快將滅絕
可親眼目睹馬蹄蟹換殼過程,陳頌暉仍歷歷在目,「好難得,野外根本睇唔到」。飼養馬蹄蟹五個月,仍有38隻生存,「啲蟹大咗一半,有啲仲改埋名,唔捨得放走佢哋」;博愛醫院陳楷紀念中學的中三學生汪琳擔心,香港西部持續發展及填海,會扼殺馬蹄蟹的生存機會。
馬蹄蟹的棲息地近年因基建發展及水質污染而受破壞,部份泥灘的馬蹄蟹數量更於十年內大跌九成。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副總監吳守堅表示,如不盡快保育,馬蹄蟹數十年內會絕迹香港。
他指出,城大與中學學生聯合繁殖馬蹄蟹,存活率已由去年的百分之十六,上升至今年的百分之五十二,馬蹄蟹的放生數量增加,「希望下白泥可成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趁未發展前先做好保育工作,唔好影響當地嘅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