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境:眾望所歸的壞處 - 李純恩

處境:眾望所歸的壞處 - 李純恩

溫布頓決賽日前一天,一班網球友吃飯的時候還在說買費達拿贏還是梅利贏,結果大多數買費達拿,少數買梅利。
買梅利贏當然是因為他的主場之利。倫敦溫布頓這麼重要的網球大賽,七十四年來,只有梅利一個英國球手可以打進總決賽,於是他成了英國人的希望,全英球迷都希望他為英國爭一口氣,拿下這一屆溫布頓冠軍。買他贏的朋友,買的就是這一份氣勢。
但是,網球比賽有許多東西比氣勢重要。結果梅利輸了。
梅利的球技也是世界一流水準了,如果沒有眾望所歸的壓力,可能還能打得好一點,一眾望所歸了,心理壓力大增,表現也就失準了。這也是「眾望所歸」的弔詭之處,一件事情,本來可以做到眾望所歸的,但又往往因為眾望所歸的壓力而功虧一簣。梅利賽後接受訪問第一句就說:「很接近了。」那也說明了他自己心中放不開的壓力,如非如此,成績可能會打得更接近一些。
網球打到費達拿和梅利這種級數,基本功已無大分別,技術上不相伯仲,最後比拚的就是心理質素,心定者贏,心浮者敗。梅利背負全國球迷期望和英國網球榮辱,上了球場,心哪裏定得下來?所以,輸了也是人之常情,表面上他敗給費達拿,實際上有個更強大的對手,便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