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垂涎西九文娛區單一招標惹爭議

財團垂涎
西九文娛區單一招標惹爭議

西九龍南端臨海的一片40公頃填海土地,是維港兩岸最後一幅擁有大型無敵景觀的土地,如何發展一直備受關注。首任特首董建華於1998年的《施政報告》中,宣佈該處興建一個集文化藝術及地產項目於一身的西九文娛藝術發展區。在數碼港事件後,市民憂慮西九成為「明益」地產商的項目,原來的單一招標發展形式被推倒重來,擾攘十多年,直至去年西九才落實最終的發展大綱。

被批文化區淪為地產項目

2004年時,當時的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指定西九發展區必須興建一個巨大天篷,以及劇院、演藝場館及博物館等一系列設施,政府分別邀請由長實及新鴻基合資的活力星國際、恒基獨資的香港薈萃,以及信和、九龍倉及華置合資的藝林國際等三間公司進行單一招標。不過,天篷巨額的建造及維修費用,文化區變成大白象等疑問相繼湧現,公眾指文化區淪為地產項目的質疑更一直沒有釋除,自由黨田北俊更指「得西九、得天下」,形容投得地皮的地產商,足以左右本港地產市道。
曾蔭權2005年上任特首後,西九文化區計劃轉由當時的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接手,許仕仁曾提出將文化及地產項目拆開,住宅佔整個項目不得多於20%等條款。由於未有地產商承諾參與計劃,許翌年在立法會正式宣佈,否決天篷等設計,西九計劃推倒重來。
其後政府注資成立西九管理局,去年採納以「城市中的公園」為主的設計,西九將於明年開展首階段建造工程。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