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威爾斯親王醫院八日內進行五宗腎臟移植手術,令五名病人重獲新生,此亦是威院過去五年於最短時間內做最多換腎手術。25歲的換腎病人詠恩表示,五年洗腎令她失去社交生活,以往多次以為可換腎但最後落空,令她以為今次「應該都係假」,最終成功換腎,十分感激捐腎者。 記者:陳沛冰
威爾斯親王醫院腎科主任及器官移植委員會主席李錦滔表示,三名死者捐出五個腎臟,令五名病人得以重生。威院由上月27日至本月4日共進行七宗手術,包括為死者取出屍腎及替病人移植腎臟,共有300個醫護人次參與,包括器官移植主任、腎科、泌尿外科及深切治療部醫生等,有醫生連續工作36小時。
五名換腎病人包括四男一女,年齡介乎25至46歲,最年輕的張詠恩與妹妹同一命運。張媽媽說,詠恩的妹妹多次在學校暈倒,檢查後才知腎臟萎縮,十年前成功換腎。妹妹證實患病後,醫生為其一家檢查,於詠恩12歲時發現她也同樣患有腎萎縮,之後開始治療。
足足等了十年
身形瘦削的詠恩憶述過去受病魔煎熬時,雙眼通紅,淚水盈眶。她說過去五年每晚要進行腹膜透析(俗稱「洗肚」),令她十分辛苦,「剛開始洗肚嘅時候,唔願意話俾人聽,唔願意工作」。後來經家人鼓勵,才積極面對。詠恩說,開始輪候換腎時,不時接獲醫院來電,指有機會獲得合適屍腎做手術,但其後都落空。等了五年,早前再接獲醫院來電,直至上病房準備做手術,她腦袋依然空白一片。手術成功,她十分感激捐腎者,現時最希望去旅行。張媽媽則如釋重負:「唞咗一大啖氣」。
另一病人何慶洪輪候換腎達十年,為今次輪候最久的病人。他說,以往一日要洗肚四次,令他不能工作及上街。輪候期間他一度絕望,「由以前排好前,等吓等吓越排越後;諗住咁多年都冇,應該都冇」。如今能重獲新生,希望可重新工作,令家人生活更好。
李錦滔表示,今年至7月9日只有34個屍腎捐出,全港有1,800名病人輪候換腎,希望市民踴躍死後捐器官,能做到像09年有87個屍腎捐出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