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風暴拖累 沽貨無門等運到76隻收「紅牌」 停牌股凍資千億

民企風暴拖累 沽貨無門等運到
76隻收「紅牌」 停牌股凍資千億

《偵查NEWS報道》
上半年部份民企出現賬目問題,被勒令停牌,截至昨日止,停牌股份達76隻,凍結資金千億元,陷入長期停牌行列的有54隻,凍資740億元。港股近數月交投淡靜,散戶數百億元被凍結,大市更加塘水滾塘魚。

根據彭博資料,截至昨日,正在停牌的本港上市公司共有76家,比03年至今的任何一年底主板及創業板停牌數目更多。於創業板成立初期,較多創業板股份長期停牌,主板則較少,相反,現時陷入長期停牌的主板股份已成為大多數,過去10年更以數倍的速度增加。

中國森林市值達80億

事實上,已出事的長期停牌股份,已不再像10年前,只局限於市值細股份,現時頻頻發生於市值達到數十億元的二、三線股身上,中國森林(930)及瑞金(246)停牌前,市值便達到80億元以上。
若計及目前停牌股份的市值總和,則達到1000億元左右。其中,長期停牌股份的市值總和便達740億元,足以鎖死不少投資者的資金。
現時投資者手上持有一至兩隻長期停牌的股份,是屢見不鮮的事。不幸買中的散戶,如果沽貨無門,便唯有等變牆紙。
股份長期停牌的原因,大部份是出現財政困難或欠缺足夠業務運作。聯交所上市規則當中,關於股份停牌的規則並不詳盡,其中,申請停牌的要求是發行人(上市公司)提出,除非發行人嚴重地未能遵守規則、公眾持股不足、未有足夠業務或資產支持上市地位或業務不再適合上市,否則聯交所不會採取行動令個別股份停牌。
若撇除上市規則外,聯交所一般要求股份停牌的原因,包括上市公司未能刊發股價敏感資料、股價敏感資料遭洩露而未能適時披露、上市公司未能解釋股價異常波動、上市公司委任破產管理人、無法評估財務狀況、未能適時披露接獲收購建議等。

散戶甩手 限制較多

散戶要將手上的停牌股份脫手,並非不可能,只是限制多多,如可透過場外交易轉手,此前必須私下先行覓得買家,然後向有關股票之過戶處查詢,以確定有關股份能否進行轉名手續。一般情況下,如股份僅因涉敏感資料而停牌,而非清盤等重大事項,投資者均可進行有關手續,惟最終決定權仍在停牌的公司手上。
對於有建議港交所設立次級市場,讓投資者出售停牌股份,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不贊成。他指雖然美國有制度將仙股轉至次級市場,但港上市公司數量不及美國多,流動性不足,形成操控股價問題。他形容:「等如港足打甲乙丙組,再開非聯賽組別就冇意思,英國就可以喺英超之下,開甲乙丙丁組,再開地區聯賽。」

《市場意見》
停牌機制仍可改進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
「股份停牌嘅本質係保障投資者,但長期停牌達數年嘅個案,問題比較大。停牌機制仍有改進空間,重點係要加速復牌程序所需時間。停牌機制近年已有改進,程序已加快,不少管治問題有進步。」

內地欠透明度累事

獨立股評人DavidWebb
「由於內地法制未算可靠,令公司透明度偏低及貪污問題嚴重,所以欺詐個案多涉及內企。部份內地企業家會以不誠實手法去獲得財富、許可證及土地,因此佢哋對待股東嘅手法可能差唔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