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外圍經濟風雨飄搖下,不少企業在收賬上越趨棘手。港大一項調查發現,逾60%本港出口公司的「拖數」情況比去年惡化,逾期日由72天增加至77天,歐洲買家的壞賬比重亦由去年的8%升逾倍至18%。
中國壞賬遠多於歐洲
值得注意是,香港出口貿易公司主要壞賬來源,在2011年內,中國佔46%,歐洲只佔8%。
為了解本港出口商被拖數的情況,港大進行《香港出口貿易公司對逾期還款問題及應收賬款管理意見調查》,於6月訪問了532間本港中小企,包括電子零件、製衣等行業。調查發現,逾60%受訪者的客戶在賒賬寬限期結束後仍未「找數」,而內地為主要的壞賬來源地。
歐洲壞賬情況更越趨惡化,調查指出,歐洲壞賬的比重由去年的8%急增至今年的18%。此外,約有40%的公司平均等候近8個月才將欠款列為壞賬。
委托港大研究的應收賬管理公司EOSHongKong董事總經理曾智仁稱,港商處理壞賬意識薄弱,部份受訪公司平均等候8個月才把未收款項撥為壞賬,與外國標準的3個月相距甚遠,如本地的出口公司繼續忽視問題,長遠來說必會對企業的營運帶來不良的影響,希望總商會能給予支援。
另外,科法斯國家貿易風險評級顯示,南歐經濟蕭條境況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正變得越來越嚴重,並已蔓延到塞浦路斯。這三個國家的經濟活動增長預期將在2012年分別下降至-2%、-1.8%和-1.3%。
此外,新興市場也開始出現危機,印度的經濟增長模式正受到嚴峻考驗,阿根廷的商務環境也開始惡化。與此同時,印尼的國內市場增長強勁,充份抵禦外圍經濟持續惡化的衝擊。
在極其困難的市場環境下,科法斯下調6個國家的貿易風險評級,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塞浦路斯和印度,並提升了另外4個國家的風險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