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輪四改革 下周審議

窩輪四改革 下周審議

【本報訊】高盛「烏輪」事件發生超過一年後,港交所(388)提升對輪證市場監管傳出新進展。消息透露,下周四港交所將開會審議四項重要改革建議,包括縮短審批窩輪發行時間、縮窄買賣差價、部分活躍指數輪及個股輪要持續報價,以及簡化及統一上市文件,預期新措施最快年底前實施。但有業內人士表示,沒有聽聞當局有意縮短審批時間。

擬縮窄買賣差價

港交所(388)上市科主管狄勤思早前曾表示,正研究收緊窩輪莊家報價要求,回應報價時的買賣差價。對於改革時宜,港交所昨強調一直進行檢討,現階段未有實際時間表。
消息指出,港交所與輪證發行商組成的小組經過多輪磋商後已有共識,輪證市場的監管建議將在下周四(7月19日)提交審批,內容除涉及早前傳出的簡化及統一上市文件外,還包括將輪證買賣差價將由現時最多25格縮窄至20格,調整幅度較早前傳出的10至15格少。在莊家開價責任上,輪商要為交投活躍的輪證作出長期開價或持續報價,但未提及交投活躍的定義,現時一般輪商皆採取回應報價。
另外,現時輪證由申請發行至掛牌,為T+5日,即如果星期一申請發行窩輪,窩輪可於下星期一上市。不過,由於簡化及統一上市文件後,有利縮短時間。
瑞銀亞洲股票衍生產品銷售部董事總經理于正人拒絕回應相關消息,只重申大方向為簡化文件及改善開價情況。對於文件審批時間縮短一事,渣打認股證銷售董事翁世權表示「無乜傾過」,並指沒有聽聞當局有意縮短。過往不少發行商均表示,部份牛熊證新產品因審批期內市況波動,未推出已遭「打靶」,蒙上損失。
2011年3月高盛發生「烏輪」事件,旗下四隻窩輪價格異常波動後停牌,其後揭發為發行文件的計價程式出錯,令市場混亂。港交所為免重蹈覆轍,在同年9月分批與多發行商開價,以要求提交意見規範建議,及去今年3月傳出措施將短期落實。

港交所擬改革窩輪重點

‧統一及簡化基礎文件及補充上市文件
‧買賣差價由現時25格收窄至20格內
‧活躍指數或個股輪現時為回應報價,日後改為持續報價
‧研究縮短現行申請發行窩輪至上市的時間,現為T+5

資料來源:市場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