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海域污染嚴重 港漁民遭殃

華南海域污染嚴重 港漁民遭殃

【本報訊】國際漁業聯盟主席楊潤光指南中國海嚴重污染,令香港漁民收穫大減,不少漁民更被迫要前往南沙群島一帶捕魚,因此與鄰國衝突亦不時發生。他說:「幾個月前,兩隻漁船喺南沙俾菲律賓海軍追,好彩有大陸海監船保護住先走甩,不過大家好低調,只係行內人自己知。」
楊潤光又說,由於珠江口大興土木,令南海海域的魚穫銳減八成,即使如烏賊和池魚等季候魚亦減少五成。他說很多漁民無法維生,被迫轉行,由過往8,000艘漁船減至不足2,000艘。「漁民喺海域打前鋒,你沿海污染得咁緊要,佢搵唔到食先去到咁遠。」他無奈道。
事實上,過去大半年,中國漁民跟鄰國的衝突可說是無日無之,日本、南韓、菲律賓和北韓都曾經拘捕涉嫌非法捕漁的中國漁民,今年3月便有中國漁民在帛琉被日本海軍擊斃。

「劣四類」海域每年擴大

23歲的遼寧漁民叢日勝運氣比較好,5月8日,他與28名漁民到黃海北端中朝海域捕魚,回程時被北韓海軍拘捕,他跟7名船友被扣押在一個斗室中,不見天日:「他們讓我們把船上的魚搬到岸上,動作稍慢就用槍托頂我的肩膀。」當時北韓要他們繳付120萬元人民幣贖金,最後經外交斡旋後才放人,他從虎口歸來。
33歲山東人田隆則表示,出海12年,最初在近海捕漁,但魚穫越來越少。「以前每趟出海3至10天就能裝一、兩萬斤,現在裝幾千斤就回來了。」他說漁船越開越遠,兩年前更在南韓濟州島海域避風,當時腦袋閃過一個念頭:「靠得那麼近,乾脆過去算了。」他說因為污染,渤海的海水比幾年前差很多,很多魚種例如鱍魚幾乎都打不到了。
中國國家海洋局上月公報中國近岸海域污染嚴重,主要分佈於大中型河口、海灣和部份大中城市近岸海域。其中水質最差近乎無魚生存的「劣四類」近岸海域面積,就約為44,000平方公里,面積每年都在擴大。漁民靠海吃海,哪裏有魚,去哪裏捕,結果越走越遠。

廣東珠江口捕獲上來的多是死魚和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