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改編張愛玲,九個半遭殃。創作人都承認,張愛玲的魅力就在文字上,但還是忍不住以其他方式改編。這次輪到前衞大膽的進念,由魏紹恩、胡恩威改編,于逸堯創作音樂,上海演員為主要演出班底,最特別是加上金燕玲。金燕玲向有配角天后之稱,這次同樣擔配角,卻不是演戲,而是唱歌。「我是唱歌出身的,不過好少人知!」
記者:何兆彬
攝影:伍慶泉
唱歌才是老本行
金燕玲會唱歌,而且唱歌才是老本行,大概很少人知道。「我正式出道唱歌是在1970年。」維基網上記載,她在當年「今日世界音樂中心演唱比賽」贏得亞軍,因而出道,「不,我拿的是冠軍,而世界音樂中心是個歌廳。我年少時喜歡唱歌表演,但回想起來,也未必是真的喜歡,我只是想出國,去見不同的東西,當年在台灣不是想出去就出去。暑假時,我去參加比賽,贏了冠軍,我就跟媽咪說我不要讀書了,我要去唱歌,因為可以出國嘛!」她說,當年是姚蘇蓉、鄧麗君的年代,流行歌廳,台灣的歌廳又很出名。當唱歌成了職業,就可以去東南亞的歌廳駐場,「我爸媽從大陸過去,我爸是上海人、媽媽是浙江人,他們在台灣相識。我出道時在台灣唱了九個月,然後就去了菲律賓、新加坡唱歌!」可以想像,四十年前的社會,十分保守,但這個出道時才17歲的女孩,反叛得緊要,覺得台灣島內太壓抑,「我在傳統家庭長大,母親常跟我說,女孩子最好不要工作,嫁一個好的老公,安安穩穩就好了。我也不是不信這一套,我信,但我想見見這世界!內裏我也是想,之後還是要嫁人的。」
「這次怎麼會找我唱歌?係呢,我都唔知!不過我跟Jimmy(魏紹恩)比較熟,但我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我唱過歌!」金燕玲:「我從來沒有唱過英文歌的,我很喜歡唱歌、喜歡舞台,因為舞台演員比較沒有年齡限制,而且題材較廣,所以對artist來說,有人找我唱歌我當然開心,但我又好驚,因為我無唱過英文歌!講真,我中學都未畢業,你想想我英文程度如何?當年在台灣一星期才讀兩堂英文。我第一段婚姻嫁到英國,生活圈子也不講英語的,到第二段婚姻才有需要講。」
沒退路就會搏
進念來找她,她很開心,同時又怕:「唔好簽約住,你哋聽咗我唱先簽!我都唔知自己得唔得。」是你謙虛吧?「不,不是謙。藝人的工作是等機會,但我今年57歲人,在香港這市場上,啱我的工作不是太多,如果沒有質素的工作,對我來說沒有意思的。但我相信我這類人,只要做到質素,縱然量不多,亦不會餓死;我相信,到今天仍有人找我工作,是因為我的工作有質素啫!」問金燕玲,試音後眾人怎麼說?她有點不好意思,笑了:「他們說我的音好準。他們聽後沒有說不簽約,大概OK啩!唱歌真係好開心,但我好驚出醜!」
金燕玲演技公認好,何時開竅的?「離婚之後,那是1981年,我選擇來港,不回台灣,為甚麼?我在這裏沒有親人,但我喜歡香港中西並融,香港人效率很快,很直接;而我家庭很守舊,我離婚後不想回去跟他們解釋,他們一定是反對離婚的。」金燕玲在香港無親無故,又不能乾等工作,所以這次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深知自己對工作要有要求、要有目標。「我19歲就嫁人,因為家裏灌輸我思想是:要找一主好人家,到我27歲離婚,思想仍然不成熟,因為腦裏仍以為做家務、生小朋友就是婚姻。我從前甚至不認為讀書好緊要,不知道人是有思想的。」無依無靠,她開始思考:「從前唱歌,有人給住給吃的,後來結婚,也不擔心,到來香港拍戲,我才開始學習獨立。那個年紀戲開始演好,況且我人生經歷也開始多了,再加上沒退路。人很有趣,如果你沒退路你就會搏,有退路一定不夠勤力。」
與眾高人交手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質素的人,還是會聚在一起。談演戲,金燕玲說有幾個啟蒙人,第一個是關錦鵬:「拍《傾城之戀》時,我第一次識發仔、許鞍華導演,我客串兩場戲,我跟美指張叔平好熟,原來他跟阿關好熟,所以阿關拍第一套戲《女人心》就找我了,之後拍《地下情》,這戲中用了很多我的真實遭遇;再之後,我就拍小寶(爾冬陞)的戲。」再數下來,就是台灣名導楊德昌,「他不需要出名的演員,他自己本身就是明星了。他透過蔡琴找我,我在戲中,演張震媽媽。當初他找我時,我好想去拍,他跟侯孝賢在台灣是最著名的,但當時我懷孕四個月了,只好想:『也沒法子,我都結婚了。』沒想到再過了半年,孩子都出生了,他再打來,起初我還以為是下一部戲,沒想到他籌備這麼久。」二人合作了四次,「第四部是《一一》,我當時住英國,剛好回來替阿關拍戲,撞期了,很失望,楊導演只好另外找人拍,但過了一陣子,他又回來找我重新再拍過。我很榮幸,因為他相信我,這是金錢買不到的。到他過世後,我在追悼會也講過這些小故事。」拍楊德昌的戲,金燕玲說很緊張,籌備很足,永不改劇本,但要求很嚴,「拍完了自己戲份,沒有人會先走的,全都留下來現場看,氣氛很嚴肅。」
與眾多高人交過手,我問金燕玲近幾年拍電視會否覺得大材小用,與TVB已經無約的她說:「拍《同事三分親》還好,以Drama為主,但Sitcom(處境喜劇)的戲還是不夠好。我很喜歡《天與地》,我記得有一次與陳豪拍,導演cut了後我們還是死睥對方,從演技而論與電影沒有分別。與阿戚(戚其義)合作後,我就知道電視台仍有有心人,他令我對電視監製刮目相看。試過有拍得不好的,他說重新再看過,也試過有兩場我覺得不好,我要求他再給我機會重拍。」金燕玲說,這把年紀了,量再多都沒有用。哪工作怎揀?「在乎過癮多啲。都係兩個原則,一係你畀到足夠的pay我,我也需要生活;一係有趣的,甚至不收錢我都肯做。我相信人只要有收入,足夠生活就好。」
演員列陣
香港觀眾愛香口
進念的《半生緣》主要由上海演員主演,金燕玲負責唱歌,導演胡恩威:「前年我們做《唱K回憶錄》,上年到了上海演出。跟當地演員合作,覺得不俗,做張愛玲的東西似乎很合適。香港的演員訓練系統,例如演藝學院,演文藝類型的不是強項,他們採用KingSir系統,強項是繙譯劇。」原因之二,是胡恩威想利用蘇州「評彈」:一個琵琶、一個三弦,在旁伴奏。「多年前我跟林奕華也做過一次《半生緣》,當年有劉若英演。張愛玲的東西也適合改編,但她的精妙處在文字,變成改編後,若捉不準她的文字,例如《半生緣》就容易變成了典型肥皂劇,但她的作品其實有分析,人物每一個行為背後,是有原因的。改編莎士比亞,你還會保留他的文字,但改編張愛玲不會,就算李安拍《色.戒》,也是變成了一部間諜片,只是加了一些床戲。所以我改編,總是想保留她的文字魅力,上次改編,我們根本沒有改寫過;至於今次,語言上不是廣東話,又加了評彈,另外又多了金燕玲唱歌,其中有原創的,也有找她唱ColePorter的老歌。《半生緣》是張愛玲寫過最長的小說,故事不複雜,但描寫心理狀況,愛情有很多計算她都寫出來了。」胡恩威說香港觀眾都愛香口嘢,看甚麼都要爆,《半生緣》明顯不走這路線,「就算是許鞍華改編的《半生緣》,那個世鈞(黎明)好假,如果他忠情於曼楨,一定會找到她的;許拍的《傾城之戀》也是這樣,只剩下故事。」對於張愛玲被稱祖師奶奶,胡說:「香港好特別,亦舒、張小嫻等都是由張愛玲變出來的,但她們都沒有幻想,變得好實際。西方例如《暮光之城》,外表是殭屍類型,但其實是愛情小說,再加了很多價值入去。香港要upgrade,你看韓國,他們就整個國家upgrade了,超越了一個純實用的層次!」
《半生緣》
日期:14-22/98:15pm,16/95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420/$350/$280/$220/$160
查詢:25669696
網址: http://www.zuni.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