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德國的最新民調數據後,大家就不難明白默克爾總理為何直到最後關頭才勉強同意放寬一下借貸條件及緊縮政策。
根據DerSpiegel雜誌網上版7月初的調查,有百分之五十四德國人認為德國不應為了挽救歐元及歐元區而提供更多援助金,只有百分之四十一認為德國有必要盡力保住歐元區。此外,有接近四分三受訪者認為歐元區國家有需要加強財政紀律,例如設立一個歐盟或歐元區財長,統籌、監管各國的財政政策,以免有國家「洗腳唔抹腳」。
而在最擔心的經濟民生問題方面,排第一的仍然是通脹。儘管歐元區整體通脹率有下降趨勢,(5月份的數字是百分之二點四,比4月的百分之二點六低),但仍有近七成人視通脹為頭號大敵,擔心短期內物價會脫軌飛漲。排第二的則是個人儲蓄是否安全的問題,有四成八人擔心銀行的存款有貶值或流失風險。至於肆虐歐豬多國的失業問題德國人卻比較處之泰然,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人擔心飯碗不保,其餘六成半人則不認為歐債危機會令他們失業。
這一大堆數字說明了兩個事實。其一是德國人真的被20年代的超級通脹嚇怕了,即使過了近90年,即使歐元區通脹率長期在百分之三以下徘徊,沒有任何失控的迹象,但德國人仍然視通脹為洪水猛獸,擔心它死灰復燃,甚至比失業或歐元區崩潰等問題還重視。在這種畏通脹如毒蛇的心思下,歐元區其他國家想德國政府及央行同意開動印鈔機救歐元區只能是緣木求魚,弄得不好甚至反而令德國政府振振有辭的打民意牌,拒絕進一步讓歐洲央行放水。
第二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德國人仍然視緊縮再緊縮為解救歐債危機的獨步單方,甚至不惜要求成立歐元區財長監管整體的財稅政策。6月下旬的歐盟峯會意大利、西班牙發動「突襲」雖然迫使默克爾改變初衷,同意把銀行債務跟主權債務分開,並且不再堅持每一筆新借款要加入新的緊縮條款;但這些讓步,只是暫時性的,是一次性的。其他出事的國家未必可以援用,德國政府也未必會同意進一步放寬緊縮政策。換言之,歐元區財政政策未來仍將以緊縮為主,不可能大興土木、大灑金錢刺激經濟。憧憬歐元區轉運的人可不要高興得太早,德國政府及人民根本不打算大解慳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