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貴租貴樓貴 一兩人戶暴增紐約潮建蝸居

地貴租貴樓貴 一兩人戶暴增
紐約潮建蝸居

香港人蝸居、北京人蝸居、上海人蝸居……美國紐約人都蝸居。大城市,寸金尺土,市民供樓租樓負擔沉重,加上一、二人戶持續增加,紐約市政府決定在曼哈頓,撥地發展面積275至300平方呎的平價「蝸居」(micro-units),更向地產發展商徵求設計,希望讓小家庭有個安樂窩。

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Bloomberg)前日(周一)宣佈展開這項「adAPTNYC」計劃,強調「發展符合紐約人生活需要的住屋,對這個城市的持續發展、未來競爭力和長遠經濟成就極為重要」。

紐約市長彭博(中)站在一個300平方呎實物大的蝸居單位平面圖上聽講解。美聯社

紐約市部份無房單位細小得兩個人在內活動都有困難。互聯網

各大城市「蝸居」
香港
籠屋空間細小,空氣不流通,在炎熱天氣下,猶如蒸籠。

各大城市「蝸居」
紐約
蚊型住宅單位,因為空間狹窄,要將床架在半空。

面積275至300平方呎

紐約市約有180萬個一、二人戶,但只有100萬個無房或一房細單位,絕對供不應求,結果像香港一樣,不少非法劏房趁勢湧現。這些劏房租金便宜,只及一般單位一成,但環境擠迫,逃生出口不足,足釀成去年花園街排檔大火翻版。
為解決小戶住屋問題,紐約市撥出曼哈頓區基普斯灣地段(KipsBay)作試點,興建面積275至300平方呎的「蝸居」,不受法例規定住宅面積最小400平方呎的限制。這些「蝸居」大小僅約美國一般監獄囚室四倍、彭博住所的1/40,初步推出80個測試市場水溫。

各大城市「蝸居」
日本
膠囊酒店只足夠一個人在內坐着或躺着。

各大城市「蝸居」
上海
隆昌公寓是上海版蝸居,中間是寬敞的大院,五層共有250戶。互聯網

「蝸居」麻雀雖小,但不是沒有要求。「蝸居」必須五臟供全,每個要有窗、廚房、浴室、有足夠空間放摺床,要有充足光線、空氣流通和空間感。
紐約市政府現徵求發展商於兩個月內提交設計,到年底公佈中選設計。市政府預期會是一幢8至10層高的大廈,提供約80個單位,由中選的發展商一手包辦設計、建造和管理。這些「蝸居」會在市場出售或出租,料20%只限供應給低收入戶,其餘單位將以低於市價的租金出租。
彭博希望「蝸居」能紓緩部份市民的住屋壓力,因為當地住屋租金持續上升,1/3租戶支付的租金超過入息50%。以曼哈頓區為例,沒有管理員的大廈無房單位,今年5月平均月租要2,243美元(17,495港元),按年升7.9%;同類大廈一房單位月租2,959美元(23,808港元),按年升6.2%。
美聯社/路透社

紐約「adAPTNYC」計劃的300平方呎「蝸居」示範平面圖。設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