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透視:央行減息救不了經濟 - 李大同

環球透視:央行減息救不了經濟 - 李大同

上周環球三大央行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英倫銀行及歐洲央行連環出招救市,投資者本周將會聚焦聯儲局的會議紀錄及日本央行的一舉一動。然而,央行再出手救市,效用已開始大不如前。事實上,央行透過貨幣政策刺激市場的政策已出現「邊際效益遞減」,隨着央行出手次數增加,能冲喜市場的持久度卻逐次縮短,皆因政策走不出銀行體系之過。
瑞銀最近發表報告,指部份央行在放寬貨幣政策上的影響力,已到達上限,直指是貨幣傳導機制(monetarytransmissionmechanism)出了問題。寬鬆的貨幣政策要對經濟起作用,主要透過四大途徑,分別是遏低借貸成本、提升借貸動力、降低儲蓄率及低滙率。
銀行拆借及放貸意欲低,是超低息水平對經濟起不了正面作用的主因。環球息口沒錯是處於歷史低水平,這對於大企業十分有利,但這些大企與小企的借貸連接口,卻因信心問題而中斷,很多國家的小企其實未能受惠於低息,而中小企正正在支持國家經濟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換言之,最大問題是信心仍然不足,無論是銀行、企業甚至普遍投資者,均不相信環球經濟已從金融海嘯中完全復原。歐洲央行上周宣佈調低指標利率及存款利率,但區內銀行紛紛在這個時間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低息根本無助刺激借貸,相信減息對紓緩歐債危機作用不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上周已明言,歐央行減息並非當下最適當的做法。

無法將資金迫出

低息的其中一個原意,是希望將存款迫出銀行體系,令市場的資金流動性增加。然而,現時投資者仍視資金流動性重於一切,即使實際存款利率已是負數,很多人依然願意將資金留在銀行體系,不消費亦不投資,難以令經濟有增長。
聯儲局對於應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QE3)十分猶豫的原因亦在此,QE3對刺激市場作用有多大及其副作用均不得而知。美國聯儲局會於本周三公佈上次議息會議紀錄,觀察員對儲局會暗示推QE3不抱厚望。從歷史中可見,若貨幣傳導機制出了問題,即使日本央行如何印銀紙去刺激經濟,效用亦不大。所以在維持極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同時,政府及央行亦應檢討貨幣傳導機制出現甚麼問題,才能使貨幣政策對經濟起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