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張炳良當官而令教育學院校長一職出缺後,新校長人選惹人關注。教育界人士憂慮特首梁振英和西環會政治干預,挑選一個「啱使」校長並賦予秘密任務,將「洗腦教育」由教師做起。新組成的校長遴選委員會,已罕有地把民選的教職員代表摒除在外。
本港學生近年在社會運動中扮演的角色越趨積極,並獲老師支持;剛離世的六四老師蘇麗如,堅持向學生講述六四事件的事迹;以及六四燭光集會薪火相傳……都觸動着中共的神經。
倘若推動國民教育是梁振英上任的「任務」之一,除了要「搞掂」課程和教材外,相信也會設法「搞掂」教師。前任教育學院校長張炳良上月底離任、加入梁振英班子後,騰出的空缺現正展開遴選工作。
委員會摒除民選代表
教育學院最近召開的校董會會議,通過成立校長遴選委員會,但討論文件中已將民選的教職員代表排除在外。據了解,會上有人提出加入民選教職員代表,但在以委任校董主導的校董會投票中被否決。
此舉加深了教院部份教職員的憂慮,恐怕「洗腦教育」由教師教育做起,政府和中共或會藉着挑選新校長,主宰校內的人事部署,逐步達致控制教師教育的目的。
據悉,教院工會現正醞釀就遴選校長的標準進行全校諮詢,包括要求校長保障學術自由、須交代政黨背景(包括是否共產黨員),並須考慮其有否干預學術自由前科等。
大學及專上院校工會聯盟副主席謝永齡表示,一般大學遴選校長的委員會,基本上都會有教職員的民選代表,以表達教職員憂慮,例如就教院正名問題問候選人的看法、策略和目標等,「冇就好奇怪」,是大學民主化的大倒退,「唔合大學規格」,必然增加大學管治的衝突。
教協會長馮偉華承認,教育界對「洗腦教育由教師做起」存在憂慮,尤其在梁振英管治下,其言行及獨斷獨行作風,更令人加深憂慮。
現時大學已越來越多親建制派人士出任要職,而校長一職掌握大權,所以遴選過程必須提高透明度和受監察,絕不容許教育附帶任何政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