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上場後的「四大任務」之一,包括推行洗腦式國民教育,惟引起學界反彈;「染紅了」的衞視台則同步在港進行軟性國民教育,利用內地電視劇集及新聞報道,滲入香港及亞洲其他地區,鳳凰衛視開設廣東話台就是最佳國民教育例子。
港人可接收37頻道
衞星電視的主要觀眾不是港人,在港開台須持有「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牌照」。通訊事務管理局資料顯示,有關持牌機構共有17個,包括鳳凰衛視有限公司、Starbucks(HK)Limited等;截至2012年3月,有關持牌機構一共提供233條頻道,香港觀眾可接收其中37條;多層大廈的觀眾可透過衞星電視公共天線系統,直接接收衞視頻道,系統覆蓋的住戶逾81萬戶,佔香港住戶總數近三成半。
翻查資料,近半持牌機構屬親中染紅的愛國電視台,惟內地稱香港持牌機構為「境外傳媒」,故有關電視台挾着「香港傳媒」名義,製作愛國節目,實行軟性洗腦。
時事評論員黃世澤表示,港府發放衞視牌照比免費或收費牌照的準則寬鬆得多,「只要有基本技術支援就得,又唔使有投資計劃」,造就擁有大量資金的親中人士在港開台。
他續稱,衞視持有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牌照,變相擁有打入其他大氣電波媒介的入場券,「鳳凰衛視開鳳凰優悅數碼電台就係例子」。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