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當年婆婆唱山歌訴鄉情

回首當年
婆婆唱山歌訴鄉情

沙螺洞原有三條客家村,包括張屋、李屋和老圍,以張屋村規模最大,居民務農為生、自給自足。22歲嫁入張屋村的張婆婆,現已89歲;通往舊居的路,早已被野草堵塞,只能遙望已倒下一半的舊屋,回首往事。
看着路旁野草,張婆就想起她拿手的茶果,還有客家燜豬肉、蒸豆腐,全都是她的撚手小菜,回想當家中「大廚」的日子,張婆婆就眉開眼笑。如今村民四散,只剩下一戶經營私房菜,昔日每逢節慶打鑼打鼓的熱鬧日子,早已失落於時代巨輪。

憶述上山斬柴回家煮飯

「做人媳婦甚艱難」,是張婆婆昔日寫照。夜半3點,她就要煲水煲茶,將農作物放在竹籃,燃點曬乾了的竹枝當燈,走半小時下山到市墟賣菜。回來要下田,為大水牛洗澡,再上山斬柴回家煮飯。日做19小時,全年無休,為的就是養活家中9名子女以及親戚託孤。
每當憶起「惡家婆」,張婆婆瞪大雙眼、提起嗓子,「做錯嘢就打我!我駁番佢,話我都未俾人打過……」說着說着,她又咧嘴而笑。離開時,張婆婆唱起客家山歌來,大概是形容農村生活和為人媳婦的心情;或多或少反映出她渴望在有生之年,重返張屋村的心願。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