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樣的話,表面會引來萬箭穿心。
實際是另一回事,看中國旅遊方略;一眾曾經被殖民(青島、威海、大連、台北、香港、澳門……)或被經濟殖民(哈爾濱、天津、上海、寧波、廈門、廣州、湛江……)等等城市在旅遊推廣(起碼)莫不以殖民特色用以面上貼光,增加城市光采含金量。某程度上,被殖民地區就是來到今天強國氣勢磅礡,世上高樓所向無敵「品位」(這強國專用詞意欲取代「品味」二字,最叫人感受壞品味,跟原意Taste相距太遠,不屬同一時空水平。)如何跟什麼貴陽,長沙,廣安,新野……等等內地城市拉遠「品位」距離?新發展區重要?勝不過破四舊,文革打倒西方牛鬼蛇神殘缺未毀的殖民地餘香!無論一整片地區(沙面,外灘,鼓浪嶼)或一所遺址(澳門大三巴,香港前立法局大樓,哈爾濱俄羅斯教堂)代表着舊時代中國人民被欺壓的明證在自己當家作主超過一個甲子之後強國盛世突顯其優越性,百年不滅的香火,愈曾被殖民愈馨香!
不單止中國及中國人,普世價值其中一項;殖民遺痕,不是用作哭訴,清算,遊街,破四舊!至低限度推廣旅遊,這份民族被強姦的往績猶如被封建時代的皇帝寵過幸,或在新乜國物國被最高領導人鹹過濕;總而言之愈混血愈光榮,西方的老竇怎會生虎子?當然是龍兒。
旅遊偏好人人不同,李純恩說他一生去過一次威尼斯,夠矣!鄧某每年起碼一次威尼斯,還嫌不夠,如非清貧,如若口袋多幾兩餘糧,就是不置一所大運河水邊四、五百年可觀日落「殘宅」也添外島如Murano簡樸小小Studio,一年住上三數個月,心曠神怡!
檳城,馬六甲,古晉,新加坡,可倫坡,Antigua,Cousco,布宜利斯艾利斯,里約熱內盧……當然少不了印度南部喀拉拉省殖民地名城Kochi(舊稱Cochin),看過人來人往不去又不算數的紅堡,水中皇宮,泰姬陵,更深一步認識印度?南下Ker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