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是我的fb友,精緻五官,頭形尤其圓正,聽說未立心健身擴肉之前偏瘦,不算高;聽着他跟我與葉泳詩在〈遊山玩水〉如何揹着沈厚近乎他自身體重的背囊遊走印度兩個月,要票沒票,要車沒車,趕到車站臨時轉方位(車站也可以隨時改,頗有大陸10年之前及今天3、4線內陸市鎮味道!)
說到〈我愛殖民地〉,想起Fre印度之旅,可惜;他未去印南,尤其擁有超級殖民地風情位於Kerala省,西方味濃厚古城Kochi(更為世人所知舊名Cochin,猶如Burma,Bombay……希望一天香港不會變作XiangGang!)
Kerala,中譯喀拉拉,印度西南端,南至近乎印度次大陸的尖角,以河海交界,水道縱橫,滿目椰林翠綠馳名。當然喀拉拉擁有不少印度古建築及一方獨特風情,但西方殖民者留下的痕跡特別與眾不同,世外流香是賣點。寫到這裏真叫人生氣,同樣東方文明古國,何得以我們那些世外桃源;麗江變作中國最大的水吧?三亞越來越喧嘩?拉薩聖都滿眼四川洗腳妹骨妹啦?
我們未夠文明,過去窮得慌失失,稍見幾個銅板,一應文化拆、拆、拆?文革勁?不及強國盛世破壞力強!
想起Cochin,入目先見「中國人魚網」Chinesefishingnets。話說中國人先16世紀葡萄牙人早到數百年,經此進入阿拉伯海,前往中東,北非及東非通商,留下築於海邊以竹木架搭建吊起捕魚大網的智慧創作。那些年,水清乾淨后海灣,自流浮山,稔灣,龍鼓灘以至蝴蝶灣可見不少同類魚網。今天,伶仃洋對岸的東莞,中山水域仍可尋得。
早於1341年建成天然港灣的Cochin,吸引了東西方海上商旅途經,海上霸王葡萄牙人1502年築下聞名聖芳濟天主堂St.FrancisChurch,曾到澳門航海家達加瑪VascodaGama1524年埋葬於此。SatuKoder,當地猶太大業主留下大宅。KoderHouse建於1868年16世紀主教屋,古色古香PeterCelli街……數不盡的殖民遺蹟,香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