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為了維持金融市場穩定,財金官員原班人馬過渡到梁振英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接受訪問時表示,未來五年擬加強本港人民幣國際化及資產管理中心的發展,並支持金融發展局成立。
陳家強五年前由科技大學跳入政府,由院長變為局長,期間遇上金融海嘯及雷曼事件,惹來不少非議及謾罵,這些經歷沒有嚇走他,他反而認為,過去五年在政府工作,逐漸了解政府內部運作,以外來人身份加入政府,他獲益良多。
助整理意見制訂政策
因此,當特首梁振英3月底當選後數星期邀請他留任,他主要考慮「仲想唔想發揮」,答案是肯定的,加上他認同梁振英在金融方面的發展路向,又相信梁振英是「想做嘢」,於是答應留任,希望可以幫到手(IhopeIcanhelp)。
對於梁振英計劃成立金融發展局,陳家強表示支持。他指出,個別國家有半官方機構,專責進行金融推廣及政策研究,例如倫敦金融城(CityofLondon)就有很強的政策研究隊伍,專門研究監管及發展議題。
他認為,金融發展局成立後,可以在「有資源」及「有組織」的環境下進行政策研究,有系統地整理市場各方意見,協助政府制訂政策。當然,如果金融發展局提出的建議不可行,政府不會推行,但他相信「冇人想提出啲行唔到嘅意見」,一個意見變為成熟的政策亦需要一個過程。
推廣方面,陳家強過去兩年不時就人民幣國際化及資產管理中心兩大題目,為香港到海外進行宣傳推廣,「但我嘅工作係制訂政策,唔係做推廣,呢類推廣工作,我一年最多只可以做兩次。」
而且,由於當時「急住做」,政府只能跟貿發局及投資推廣署等「現成」組織合作,這些組織並非專門為推廣金融而設,職能上始終有局限,故此金融發展局確實有需要成立,由該局專責推廣本港金融市場比較合理。
促進推更多人幣產品
除了金融發展局,陳家強認為,未來五年的重點依然是人民幣國際化及推廣香港作為資產管理中心。他指本港的人民幣融資規模尚細,政府將會「睇住機遇,一路做」,希望促進市場推出更多人民幣產品,同時有更多機構透過債券及股票市場進行人民幣融資。至於本地證券行望穿秋水,希望可在內地為內地居民開戶投資港股,他坦言有困難,基本上要等到內地開通港股直通車,才會讓本港券商北上為內地居民開戶,無中央大環境政策配合,難以成事。
記者:高淑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