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醫生解長者鬱結改善感官 訓練四肢

狗醫生解長者鬱結
改善感官 訓練四肢

【本報訊】與狗隻散步、梳毛、玩拋波仔遊戲,都是狗主人的日常活動;但原來長者、失明或智障人士等若能多與動物接觸,對身心健康也有益處。慈善機構「動物醫生」定期到院舍及醫院探訪,為院友提供動物治療,幫助抑鬱症患者解開鬱結、更可為腦退化症患者減慢病情惡化。 記者:梁麗兒

動物醫生曾與香港聖公會李嘉誠護理安老院合作推出「身心靈治療計劃」,為期三個月,每周派動物醫生到訪院舍,為有需要患者進行治療。
當時共九名、70至80歲長者參與,動物醫生多為狗隻;牠們會陪長者散步,鍛煉走路與活動能力;也會與長者玩拋波仔遊戲,或安排長者餵飼食物,訓練手部活動。此外,又會要求長者站立觸摸狗隻或為牠們梳毛,以訓練平衡力及感官。

長者與狗隻玩拋波遊戲,可訓練手部活動能力。

與Lucky散步,不但可訓練走路能力,更會令長者憶起後生時養狗的愉快經歷。

勾起愉快養狗經歷

院舍復康部經理兼一級職業治療師鄧若雯稱,過往是由復康員工陪長者散步、拋沙包,訓練四肢能力;計劃開展後加入了動物醫生元素,令活動變得有趣,有助提高長者參與性。分析顯示長者整體的抑鬱症狀減少,手腳肌肉活動能力亦有改善。
腦退化症病人集中力較差,動物醫生可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同狗接觸係冇挫敗感嘅活動,狗隻唔單止吸引長者留低,增加對外接觸;仲刺激佢哋回想後生同狗溝通嘅經歷」。她曾於加拿大安老院工作,當地流行動物治療,安排貓、狗駐院服務長者。

每年有5萬人受惠

現年87歲的院友郭婆婆表示,每次有動物醫生探訪都好開心,更勾起不少年輕時的回憶。她曾飼養兩隻貓及一隻狗,並記得名叫「財仔」的唐狗很忠心。她因坐骨神經痛影響走路,又曾跌倒受傷,另因退化致右膝痛,須靠柺杖輔助行路。受訪當天,郭婆婆與到訪的動物醫生Lucky玩足一小時,心情興奮。
動物醫生行政總監陸茵玲指,機構05年成立至今,累積400多位動物醫生義工,每年多達5萬人次受惠。除一般探訪外,還與院舍合作推行治療計劃,派大型狗隻,如金毛尋回犬到智障人士中心,為他們提升自信。小型犬如貴婦狗等到安老院、失明人士中心,協助進行感官及四肢訓練。
動物治療在歐美有30年歷史,貓、狗、海豚、馬及兔子都可成為動物醫生。她指,機構靠義工及善款支持運作,資源不足限制了探訪工作,冀長遠獲政府資助設會址,為市民提供動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