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側影:山西臨汾市還有愛未被污染

蘋果側影:山西臨汾市
還有愛未被污染

山西臨汾去年被美國網上報章《TheHuffingtonPost》評為全球最污染城巿,2007年則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第三位。
攝影師剛抵埗,作為外來者,在臨汾裏呼吸,感覺不舒服,有一點辛苦。傍晚颳起西北風,滾滾沙塵,混和着一陣煤炭酸味,那是二十多年前中國城巿的味道。焦化廠赤裸裸地非法傾倒化學廢料,灰茫茫如沙塵暴,藍天被遮蔽,那是人製造的災場。

污染之城,殘疾孤兒不能走路,由孔貞蘭駕駛電動三輪車送往學校。

城巿受污染,孔貞蘭卻努力讓孩子乾乾淨淨生活。

三個月大沒有耳朵的男嬰,被父母遺棄,由孔貞蘭收養。

要為怕水男孩清潔身體,非要角力一番不可。

當地人被害於無形

當地報紙曾經有這樣的報道:兩名在山西師範大學教書的外籍老師,任教不久便留下字條離開,上面寫道:「此地不適合人類居住。」
臨汾的夏康村,多年前曾經因為河水被工廠污染,大量村民患上癌症及其他怪病,曾被稱為癌症村。現在水源污染問題改善了,不少受害人也陸續離世。在追求經濟利益的世代,山西的角色依然是全國能源主要供應地,發電廠及焦化廠繼續污染。污染受害者,早已被害於無形,身體出現各種缺陷,但沒有科學系統方法驗證他們身體問題的原因,只有默默面對着污染的後遺症。

多年前被稱為癌症村的夏康村,不少受害人都過世了,部份老年人仍殘留污染後遺症。

政府用灑水車減低空氣懸浮污染物。

臨汾巿發電廠,是污染源頭之一。

31個孩子31個問題

臨汾百多公里外的晉中巿祁縣九汲村,一輛電動三輪車,顛顛簸簸的行走着,64歲的孔貞蘭,開車帶着六個站在車尾貨斗的小孩,向只有十分鐘步程的學校進發。
乘三輪車上學去,驟眼看,七個人的缺陷都隱藏了。司機是個駝背的殘疾康復者,六個孩子,各有不同的身體問題,共通點是,他們雙腳走路有困難,要人抱上車。下午兩三時,小朋友在學校接受一點基本簡單教育。他們能快快樂樂上學去,都是因為孔貞蘭。
3歲的時候,孔貞蘭與村內小孩玩耍跌倒,傷及脊髓,住院多時,最終由善心人救助成長。30年前,她開始收養殘疾孤兒。目前住在她院舍內的31個孩子,最小的三個月大男孩,出世時沒有耳朵,被父母遺棄在醫院。在孔貞蘭照顧下,男嬰繼續成長,但問題不會消失。

為了面子,領導層不許污染城巿裏站崗的交通警員戴口罩。

臨汾秀氣的林蔭河流,仍有污染痕迹。

中午時分,蘭姨的院子裏,幾個小孩子在踏單車。突然,一個女孩發狂大叫,一籃梨子滾落地上,年紀小的嚇得哭着跑了,等蘭姨大喝一聲,女孩才平靜下來。
其實,多年來,成長了的孩子,也有人成家了,也有到北京大學讀書去了。
但擺在眼前的31個孩子,仍有31個問題,有些手或腳萎縮,有些五官有缺損,有些智力不正常。除了教育,孔貞蘭每天替他們好好清潔,已經是個挑戰。有一個男孩,見水就怕,老大娘要跟他角力,才能用濕毛巾勉強清理一下。將來,老媽媽繼續老,他繼續長大,連角力的形勢都沒有了,他會變成怎樣?「我只能盡每一分力,其他不去想了。」
攝影:林亦非
撰文: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