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推出多項經濟改革,包括稅制、能源價格、貨幣、金融市場等方面,成效如何有待觀察,但在變革過程中,正醞釀極之吸引的投資機會。
任何政策改動都潛藏風險,這從現時中資股的估值偏低可反映出來,摩根士丹利中國指數的預測市盈率和預測市賬率均在其歷史範圍的低端。但中國的情況是否這麼悲觀?答案是否定的。
有別於歐美國家實施改革「挽救」經濟,中國推行改革的用意是「刺激」經濟。此外,中國的多項經濟改革漸見成效,例如在嚴格的房地產調控下,樓價已見回落,市場瘋狂情緒受控。至於通脹於去年第三、四季見頂回落並已受控,中央也有更大的空間減息以釋出更多流動性,有更多彈藥投資以刺激經濟增長。在這些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市場波動,正好為投資者提供入市良機。
發掘被低估潛力股
從農業走向工業,中國正朝着高附加值的服務業發展。目前亞洲國家服務業佔GDP比重仍不足一半,而發達國家則達七至八成,未來服務業和消費板塊將成為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投資時亦宜跟隨這方向。
小投資者要分享中國的增長故事,最直接就是買入中國企業的股票,例如紅籌和H股,或一些在港上市但主要業務在內地的公司。但香港的中資股大約240隻,只及上海A、B股總數的四分之一。一般小投資者仍未能以個人身份直接買A股,但可以通過擁有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的基金公司進行。目前,QFII的投資額度已由300億美元提高至800億美元,把全球的資金帶進A股市場,有利中國資本市場和人民幣國際化。
市面上提供的中國投資基金五花八門,投資者應謹慎選擇,仔細看其投資範圍和往績回報,並平衡風險與回報。一些中國基金的組合包含香港上市的紅籌和H股,也有投資中國A、B股,及一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股份,可因應個別市場的估值和表現,隨時靈活調節投資。
此外,具豐富經驗的基金經理往往能憑藉對市場的敏感度,發掘一些估值被低估的潛力股,為投資者爭取更高的回報。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