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女子10年前參加自我提升課程,不久後患上精神病,吃藥八年,到現在仍要定期回青山醫院精神科覆診。精神科醫生指出,類似課程有集體催眠成份,可能產生難以預計的怪效果,報讀前須三思。目前本港約有八、九家機構提供同類課程,但卻缺乏監管。
記者:胡仲邦 盧勁業
嘉嘉(化名)於2002年參加了一個為期五天的LifeDynamics自我提升課程初級班,她憶述上課期間,不時要與其他學員盡訴心中情,導師經常挑動學員情緒,「一時要盡力鬧人,要拍枱拍凳,同學情緒好波動;一時又要同其他人互攬,畀機會男仔攬女仔,乘機抽水。」
須定期到青山覆診
大部份課程於晚間開始,「實有人因為加班而遲到,不過導師唔理,只係鬧學員點解唔準時出席,一鬧就鬧半個鐘,好似想學員情緒崩潰;如果你唔上堂,佢哋更加會上學員屋企搵佢哋。」課程強調自我責任,「好似朋友病咗,導師會問:『點解你唔帶佢睇醫生?點解你唔畀藥佢食?』講到呢個世界發生乜嘢事,都關我事!」
課程最後一天的遊戲更癲喪,「成班70個學員一齊搶一個屈臣氏水樽,搶到嗰個會俾人拋起慶祝,成個場都好high。」然後學員更換盛裝「畢業」,「個個人都着得好靚,有人更着婚紗入場;職員又送花,好似好溫馨,但其實想學員報名參加中級課程。」
嘉嘉並表示:「上完堂後好似冇乜嘢,但原來好似種子咁埋咗喺個腦度。」翌年「沙士」襲港,嘉嘉失去穩定工作,負面情緒浮現,「俾人炒壓力大,成日諗係唔係自己問題,好唔開心,有時會喺條街度好大聲喊。」
經醫生診斷後,她患上了焦慮抑鬱症,需定時服藥;她與醫生閒談時,無意間透露參加過自我提升課程,「醫生一聽到我上過堂,就變得好緊張,小心記錄我參加過嘅活動。」調理經年,去年4月嘉嘉才停藥,並覓得繙譯工作,惟仍需定時到青山醫院覆診。
「為幫人定係賺錢?」
精神科醫生曾繁光表示,探索私人問題,應在私人地方進行,「用心理學理論去搞課程,搞催眠之餘,仲要喺咁多人面前探討人生。尤其係搞催眠嗰個唔熟手,催催吓眠嗰陣,如果身邊有啲人唔知噏咗啲乜,嗰句嘢就直接入咗對方潛意識入面,可能會產生一啲怪效果,催眠咗之後解唔番」,例如吸了其他人的幻想、過其他人的生活,「咁做其實好危險」。
「到底搞手為咗幫人定係為咗賺錢?賺錢嗰陣有冇害人?你認為係應該咁做,但有冇科學實證先?喺香港,呢啲嘢冇乜監管。」他指在美國,同類課程有清晰法律監管,並要經過道德委員會審批才可推出;港人是否參加這類課程,應該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