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從搵錢角度看國民教育 - 蘇菲

飛常Playgroup:從搵錢角度看國民教育 - 蘇菲

一個月多前,吳克儉還未做教育局局長,他說過國民教育有助學生搵工。他的邏輯是:現在很多大機構都要員工上國情班,如果學生在求學時已了解國情,對日後搵工一定有幫助。
吳克儉大概認為香港人最現實,爭入名校、催谷分數,只關心子女將來的搵錢能力。很多朋友聽完之後,心中有氣。不錯,可能九成九學生離開學校後,都會成為僱員;但孩子的未來,一定不僅是「僱員」。
我們先不說此番言論,矮化了所有孩子、所有學生;也不妨順應一下他的思路,從搵工賺錢能力來思考問題。只看十三億人的市場,太狹隘了;應該看的是全球僱員的競爭。地球村越來越成形,孩子的知識和技能很重要,但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越來越重要,否則怎去與各國的人才較量。

洗腦教育削弱競爭力

國民教育的癥結在於洗腦,那本《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很有力的說明了這一點。以年輕學生們的腦袋為目標,萎縮他們的批判力,正是削弱他們的競爭力。為官者,你們怎對得起我們的下一代?
搵錢至上,再「吳克儉」一點說,如果純粹看市場需要,學校是不是應強行簡體字、廢除繁體字了?
還有,學生除了英文之外,不必學法文、西班牙文、德文。歐洲經濟這麼差,還學歐豬的語言?過時!去學巴西文、俄文、梵語和南非語,向「金磚五國」靠攏。起碼,萬一中國栽了觔斗,我們的孩子還可以去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搵食!
孩子長大後,是成人。「成.人」,意即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僱員」只是其中一個身份,他們同時是公民,也是父母;或者他們會成為老闆,或者他們會成為改變世界的人。思考教育可不是思考僱傭關係啊,局長!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逢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