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第一天,新任特首梁振英已經打破了曾蔭權上了七年班也達不到的標,就是創了自03年以來,七一遊行人數的新高。40幾萬人一起上街,筆者和幾萬人被困在銅鑼灣數小時,全拜新特首所賜。感覺跟03年沙士後的反廿三條遊行一樣。
其實隨着特首選戰塵埃落定,傳媒取態也有着不同程度的轉變。7月2日看着各大小報章的頭條報道,有些報道胡錦濤主席訪港的大小事,也有的在報道梁振英特首就職典禮,但試問有甚麼新聞比40萬人在烈日當空下上街怒吼,說出各種訴求更重要?才上班第一天,已經有大批市民嚷着要特首下台,想必也是全球罕有。偏偏有傳媒可以當40萬人用腳走六小時才到「門常開」,再有市民走到中聯辦,不是甚麼新聞,他們的公信力怕且也要打上問號。
影響下一代是非觀
早前在公開場合上,跟一些高中生說近期的時事,隨口問他們覺得梁振英住宅僭建事件,到底是他存心隱瞞,還是無心之失?有學生告訴我,他覺得梁振英應該是一時大意才漏報僭建,不存在甚麼誠信問題。我再問他每天是閱讀哪份報章?當他告訴我,每天閱讀親建制派報章時,我恍然大悟,也不難解釋他覺得梁振英是無辜的。
這件事也勾起了筆者另一段回憶,曾經有內地親友到訪,她當時是剛在內地大學畢業,來港到跨國企業實習。我問她知道六四事件的始末嗎?她說在國內網站都看不到六四的事,但來到香港會好好「溫習」一下。聽罷,眼裏一片淚光。在同一個地球上,中國人都是看着同一個天空,卻呼吸着不一樣的空氣,看着不一樣的媒體,在不一樣的路上成長。
很多國內同胞來到香港,不一定是要到海港城買「LV包包」,而是希望呼吸香港自由民主的空氣,偏偏這自由的空間現在越來越窄。還記得彭定康在九七回歸前,於一個港台訪問中說:「我感到憂慮的,不是香港的自主權會被北京剝奪,而是這項權利,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15年前的話,一針見血。
方保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