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日本政壇繼續「無人駕駛」 - 盧峯

國際Z世代:日本政壇繼續「無人駕駛」 - 盧峯

若果說日本經濟自九十年代泡沫爆破後一直停滯不前,出現「空白二十年」的可怕情況,那日本政治兜兜轉轉了無寸進的情況只有更嚴重,更讓人不明所以。
自從七十年代初前首相田中角榮因洛歇醜聞下台以後,一黨獨大的自民黨以至整個日本政壇上層都處於醜聞不斷,無人駕駛的狀態。儘管日本選民每隔幾年就到投票所投票,日本政治局面基本上沒變,自民黨長期執政,黨內派系的領袖則輪流坐莊做首相。除了八十年代初期的中曾根康弘任期較長以外,其他首相任期短的幾個月,長的一年多;還沒有落實甚麼政策就已經下台,誰也不記得某首相有甚麼功績,誰也不知道首相們有甚麼可以一提的政策。更大的問題是,這樣不斷輪換首相及內閣官員的做法無形中加強了高級文官式官僚在制訂政策上的重要性,令他們更容易操控政治任命的閣員、官員。
誰都知道,高級文官的傾向是保守及因循,總認為行之有效的做法不宜改變,總是對改革有這樣那樣的保留與懷疑。
順風順水的時候,文官操控政策方向當然沒有大問題,甚至顯得英明神武。但當原來的一套辦法有問題行不通時,文官體系便會左支右絀,進退失據,既不願放棄原來做法,又不能不搞些新意思,最終很多改革不是無疾而終便成了四不像。資產泡沫爆破後日本久久未能轉身,政府大方向由文官操控是重要原因。
好不容易日本民眾、政黨在二○一○年終於明白原來的政治體制與操作追不上時代,需要來個釜底抽薪,他們大規模的把票投給打起改革旗幟的民主黨,讓這個黨在大選中擊敗自民黨,正式上台執政,實現五十多年來首次真正的政黨輪替。
只可惜,民主黨領導人包括第一位首相鳩山由紀夫雖然強調要開創新局面,要由政治家掌握政策,但實際運作下來都是另一回事,首相同樣短命(上台不到三年已有三位首相),文官仍然掌控政策,貪污、醜聞仍不絕如縷。現在政壇破壞王小澤一郎又唆使幾十個議員脫黨,令民主黨弱上加弱,只怕過不了多久,野田佳彥及民主黨政府又撐不住而被迫下台,令日本始終無法擺脫政治上無人駕駛的困局。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