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命率的H5N1禽流感病毒活躍於冬季和春季,但今年延至夏季仍接連出現相關個案,例如上月一名兩歲男童於廣州街市接觸活鴨後感染禽流感,昨本港又於鳥糞和野鳥身上找到H5N1病毒。專家認為,情況反映現有於雞隻身上注射的禽流感預防疫苗效力有限,令病毒傳鳥又傳人,港府應盡快考慮改用新疫苗。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稱,上述兩歲男童連同2010年底從上海返港後禽流感病發的59歲女病人,所染病毒均屬新品種2.3.2.1,反映這品種已於禽鳥間成為主流,但現時於雞隻身上注射的荷蘭製預防疫苗,卻未有覆蓋新品種,估計因此病毒越傳越廣。
考慮引入Re-5新疫苗
除人類個案外,野鳥禽流感個案也不斷發生,如上月於元朗一間中學撿走的斑文鳥證實染H5病毒,今年5月元朗另有一隻八哥雀屍被發現染有H5N1。勞認為,港府仍盡快改用新品種疫苗。
食物及衞生局官員上月表示,漁護署約兩年前起開始研究由內地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製的Re-5疫苗,並在本港兩個雞場試驗,對雞隻無不良影響,專家組同意本港引入Re-5疫苗為雞隻接種,冀可加強預防功效。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