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5月零售業銷貨價值增長大幅放慢至8.8%,遠遜預期之餘,更是18個月以來增長最慢的一個月,內地客最愛的珠寶手飾類別,增長亦劇降至3.1%!自由行效應告終。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警告現市況還未「見底」,放慢「只是剛剛開始」。記者:陳健文、黃玉麗
麥瑞琼昨於電話會議上說:「我唔敢講家市道經已見底,因為以我嘅經驗,家只係(下滑)開始,(幾時見底)要睇外圍,例如好似歐債危機有冇一個可行嘅解決方案,好多嘢都好唔明朗,香港零售業已進入秋冬……若果再無顯著好轉,(市道差)好快會反映喺失業率度。」
麥瑞琼:市道未見底
政府公佈,5月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約為360億元,按年升8.8%,是18個月以來增幅首次跌破10%,若扣除去年2月時因農曆新年造成的影響,更是27個月以來表現最差月份。扣除價格變動,5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按年升5.8%。過去數年大量開店的珠寶零售商,麥瑞琼認為是自由行效應減退下的「高危一族」之一。她說:「珠寶零售商4月份增長喺15.1%,到5月大跌,得番3.1%,咁樣佢哋5月嘅同店營業額增長好大可能係負數,記憶所及,應該係03年放寬內地旅客來港自由行以嚟最差嘅月份。」
本報於銅鑼灣時代廣場訪問兩名內地旅客,均指在港消費有所減少。湖南喻小姐說:「以前來港會花兩至三萬元買化妝品及包包等,現在(買)幾千塊也沒有,因為那些品牌內地都有。」來自浙江的朱女士則說:「整體支出減少20%,主要是減少購買衣服,因物價漲得快而工資增長慢。」
再向「阿爺」求救?麥瑞琼認為零售業界應要改一改這個思考方法。她說:「我唔認為好似以前咁不停打毒針可以解決到問題,經過咁多年高速增長,業界好應該停一停,諗一諗,睇吓香港零售界到底想要乜?個定位係乜?產業仲係咁單一化?」
業界須思考定位
麥瑞琼表示,與會員商談過後預期6月份整體市道表現與5月相若,對7月能否轉危為安持審慎態度。她暫時仍然維持今年第二季零售業銷貨價值,可錄得10%至12%增長預測,全年亦暫時維持可錄得12%至15%增長預測,會否調整要視乎未來數月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