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的伊朗,一位備受敬重的小提琴演奏家,決定捨棄妻子和兒女,結束自己坎坷的一生。拿沙亞里醉心音樂藝術,能夠學藝於名師門下,並卓然成家,他的一生似應無憾。影片以主人翁生命的最後8天展開倒敍,觀眾也知道他結果求仁得仁,騎鶴歸西。編導借助動畫片的童話元素,前半部以較輕鬆的筆調,描述一位心靈備受煎熬的藝術家兼平凡的丈夫和父親,竟然拋下至親,出此下策,究竟所為何事?其實那不僅是8天的心路歷程,那是一生人的追憶和反思。
導火線是一次夫妻爭拗,妻子憤然砸爛了丈夫心愛的小提琴。從這裏開始,編導像剝洋蔥一樣,逐層審視男主角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和連帶的內心思維。那小提琴是師傅所贈,音色完美,越是大師越要追求的珍品。如果妻子是他所愛,事情總不至於沒有轉圜餘地。但原來他愛的另有其人,因女方父親反對而無法結合。在父權和獨裁統治的社會,藝術家是不被重視的一群,編導頗有借古諷今的弦外之音。在消費主義和講求功利的社會,藝術家都要面對越來越難以逃避的挫敗感。
撰文:黃國兆
http://blog.yahoo.com/freddiewongkwoks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