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打不死的超級英雄(Super-hero)看得多了,很自然會以之互相比較。最沒驚喜的是《超人》片集,最有深度和最雅俗共賞的是基斯杜化諾蘭接手後的《蝙蝠俠》,最有個人魅力的是《鐵甲奇俠》。最新的《蜘蛛俠》其實是一次頗具野心的嘗試,着重人情味和人性化之餘,也融入科學發展觀,例如蜥蜴人的出現是DNA和混種交配的研究成果,運用得宜可望造福人類社會,應用不得其法或會導致生靈塗炭。看來導演馬克韋伯並不甘於只炮製低B弱智的娛樂商品,我很希望續集由他繼續執導,並會有更出色的表現和更深層次的演繹。
片末有場戲,背景是蜥蜴人和蜘蛛俠室內混戰,聲音相對平靜(本來應有的廝殺噪音被抽起),前景一個有點像愛因斯坦的科研人員,兩耳被聽音樂的耳筒罩住,懵然不覺背後的廝打和破壞。這場戲堪稱是近期罕見的神來之筆。絕大部分超級英雄片裏面的超級壞蛋都是科學家,都在進行一些偉大的科學研究,而通常未見其利先見其弊。就像上世紀人類發明原子彈,我們至今仍活在核戰陰影下。
撰文:黃國兆
http://blog.yahoo.com/freddiewongkwoks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