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公司10年非法挖掘元朗偷泥偷出小山谷

建材公司10年非法挖掘
元朗偷泥偷出小山谷

【本報訊】非法倒泥並不罕見,但光天化日下非法掘山偷泥卻鮮有聽聞。《蘋果》接獲線報,指元朗大棠一片倉庫土地,竟被人挖出泳池般大的巨洞,經調查揭發租用該土地10年的建材公司,一直秘密挖走屬政府土地的後山沙泥,並每日用泥頭車,將泥土送往建築地盤出售。
記者:黃學潤 馮樂琳 周子惇

位於盡頭的恆業貨倉,靠近山邊非常隱蔽,但山坡近日卻被「吞食」出現一個小山谷,令旁邊的白沙村原居民殯葬區,約有10多個祖墳,面臨塌山危機。《蘋果》日前隨村民走到祖墳,果然發現「小山谷」,面積有標準泳池般大,深度逾五米深。

記者日前在山頭拍得「小河」變成「小山谷」,面積猶如一個標準游泳池,深度逾五米深。周子惇攝

《偷泥直擊》
1記者直擊鏟泥車在貨倉後山不停挖泥,不消五分鐘,泥頭車已裝滿半車

《偷泥直擊》
2裝滿黃花沙和其他建材的泥頭車,經大欖隧道向尖沙嘴進發

被人篤爆仍繼續偷

白沙村村民易先生說先母的墓地,距離現今的小山谷約60呎,他說以往上山拜祭,只見「V」形山谷,近日卻變成「U」形。記者翻查1995年地政總署高空圖片,當年小山谷所處位置,原本窄如小河。
惟恆業約於10年前租用貨倉後,小河不斷擴闊,記者翻查2004年的高空圖片,驚見闊了一倍。雖然闊度與本報近日拍得的差不多,但深度卻加倍,而且顯然是人為,村民懷疑恆業與泥土被掘有關,於是即場報警。
怎料警員到場查問後,表示無證據顯示有人偷泥便離去。易先生不忿說:「(貨倉)圍住晒冇其他人入得去,你鍾意點做就點做,邊有得賴?」

《偷泥直擊》
3泥頭車司機(左)取出單據,建築工人就拿出約4,000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偷泥直擊》
4建築工人付款後,泥頭車即在尖沙嘴赫德道路邊卸貨倒泥

記者稍後到恆業的門市向店員質詢被指偷泥事件,但店員拒絕回應,更反問:「我點解要同你交代先?」
明目張膽的恆業被人篤爆偷泥後,仍然繼續開工,記者之後數天再往現場一帶觀察,發現工人用鏟泥車在山邊鏟沙,將泥沙裝上泥頭車,泥頭車稍後駛離上址。記者尾隨跟蹤,發現泥頭車駛到尖沙嘴赫德道,一間店舖的裝修工人已在路邊守候。
泥頭車卸下沙泥及少量建築材料,司機便取出單據向工人收錢;交易完成後,工人便將材料搬到寶勒巷一幢商廈繼續開工。經連日觀察,發現每日最少有兩輛泥頭車從恆業貨倉出發運走沙泥。消息指每車沙泥,恆業可賺得1,000元,每月靠賣泥約賺6萬元。

1995年
當時仍未見該偷泥貨倉,後面小山谷僅如一條小河般闊(箭嘴示)。地政總署圖片

2004年
貨倉當時僅租用兩年,但後山的「小河」明顯擴闊了一倍(箭嘴示)。地政總署圖片

村民發現有人偷泥報警,警方到恆業貨倉調查聲稱無證據顯示有人偷泥,然後離開。

亂挖掘或危害安全

記者日前再到恆業貨倉查問,職員即改口說貨倉沙泥是落雨冲下,並非刻意掘挖。有人更說:「人哋(貨倉)做正當生意㗎,夠證據差人拉咗;我哋知係邊個投訴(指村民),佢哋想要錢啫!」
土木工程師黃澤恩指出,挖掘山坡泥土有機會減低山坡安全,但是否構成危險需視乎泥土堅固程度、山坡的通水系統、樹木數量等而定。
記者向地政總署查詢,發言人回覆稱,已派員到現場視察,懷疑涉事政府土地曾被挖掘,地政處將測定有關範圍,並採取土地管制行動,不排除將個案轉交律政署進行檢控,而非法移走政府土地的泥土,一經定罪,可判處罰款5,000元及監禁六個月,署方又將個案轉介規劃署跟進。

違法發展土地事件簿

2009年12月
事件:數十名市民在天水圍一幅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官地,開墾「蔬菜園」,耕種多種蔬菜,並在附近燃燒野草製作堆肥

2008至2009年間
事件:西貢東郊野公園的西灣出現「偷沙賊」,村民發現沙灘附近的泥沙多次被盜走,由於被盜沙泥越來越多,危及沙灘上的大樹而遭揭發

2008年7月
事件:新界東北部、船灣郊野公園包圍的峽谷中,已荒廢的「鎖羅盤」遭人大肆砍伐樹木、種植果樹、擴建道路及僭建類似茶座的建築物,村委員會承認重建村莊,地政總署後直指發展未獲審批

2007年至2011年間
事件:先後多次遭揭發有人在白腊非法發展土地,大型挖泥車開墾出二、三百米道路,沿路植物被清除並鋪上水泥,部份淡水濕地因而被破壞,樹木被砍走,更開墾出逾千呎池塘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