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rtCall!只有ShortCall!難道閣下有其他選擇嗎?ShortCall,在期權循環圖中的定義是「升有限」,也就是說,香港繼續發展的前景有限,按教室基礎堂所講,就是進場時要考慮的主要策略。
LongPut如何,LongPut是看大跌,本人不認同此策略,香港有內地堅強後盾是毋庸置疑的。但若出現內地政治變動(如溫總所提的第二次文革)或南海有戰事,那才是LongPut良機。
ShortPut可以,但只能看反彈,短期收多少期權金算數,因為回歸15年的期權觀,筆者認為長期仍然是處於下降通道。
ShortCall香港?
LongCall?要更短線,還必須是身手敏捷。因為今時今日,香港只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已經沒有地域的優勢。筆者不相信700百萬人的智慧能與12億人口相比,此刻LongCall一定是輸時間值!
ShortCall香港,前景有限是行使價,時間值又如何?也就是說香港的未來會如何?筆者建議年輕的朋友(年輕的定義是97年前還未工作)放鬆心情去歐洲浪漫3個月(此刻啟程是好季節),用腳走走歐洲的石頭路,然後躺在四處都有的青草地上想一想,如何祝福香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意大利的威尼斯,蘇格蘭的愛丁堡,甚至是德國的漢堡等等,這些歷史的商貿名城一定要去。香港的未來可以參照這些歷史名城,如今留給世人的只有回憶。
西九未上馬是好事
回歸15年,許多人認為西九龍的發展太慢,延遲了近20年,應該盡快上馬。但筆者的觀點卻是相反,但可能過於悲觀。筆者認為西九遲遲未上馬是好事,延長了香港的壽命。東九龍也是一樣,動工期越長越好,這是延年益壽之舉。大膽預測,西九龍的填海土地和東九龍的機場用地都是97年前留下的遺產,完成後,也就是完成了香港的歷史篇章,我們可以開始走進回憶歷史的長廊。當然,招呼遊客在西九聽歌劇,在東九遊船看夜景,我們的GDP多少也會有進賬。但試問,歷史上有那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可以靠旅遊增長。
回歸15年,我們從亞洲四小龍的龍頭跌至龍尾,GDP增長倒數第一,實質薪金增長幾乎沒有,若實質薪金不增長,有何理由支付日益增長的樓價和土地成本?其實香港不但是東西文化交流之處,可以說是世界文化滙聚之都,在香港生活令人有眼界,是湧現創意人才的地方,香港人也具備傳統的拼搏精神,資金也不見缺乏,但可惜樓價太貴,生活費太貴,起步市場小,startup成本也高,抑制了許多機會,大多數優秀人才都埋沒在混日子中。
筆者97年前漫遊世界各地後,至今仍然認為,若以中文為主流文化的地區,選擇香港是對的,香港仍然可愛之處。雖然香港臭氣處處,但這是我們的家,我們必須接受她。任何的好與不好,都必須在有時間的條件下比較。筆者的觀點是:香港除了在夏季天氣不好,空氣質素太差,其他各方面,此時此刻不能要求太高,相比其他地區,還是過得去。
杜嘯鴻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