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庭耀雙重身份走上街

鍾庭耀雙重身份走上街

【記者蔡建豪報道】「唔須要太理會政府、中央政府,佢哋梗係唔鍾意見到呢啲活動,我哋有自己價值觀念,應該做我哋認為該做嘅嘢。」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表明,今年會繼續以「雙重身份」參與7.1大遊行,一如既往點算遊行人數的民調工作以外,也會同時以「市民身份」參與遊行,「入到群眾之中,我係其中一個,當然係好重要。」
2003年起,每年的7.1遊行,鍾庭耀也帶領他的研究團隊,在遊行路線中點算人數。他憶述,03年7.1有50萬市民上街,他曾經掙扎良久,「我應該上返去做點人嗰個,抑或係喺群眾裏面行嗰個呢?終於我係兩個都做。」那次確立了以雙重身份參與,以後每次7.1也如是,今年也不例外。

慶幸香港有法律保護

從來不失學者堅持的他承認,必須分清楚研究員及遊行人士的不同,穿上研究員背心時做好民調研究,「工作之餘,尤其係六四,我係非常之樂意坐喺人群裏面,過去好多年都係。」他承認,外界難以撇除他民調學者的角色,也毋須爭論應否上街,「喺香港自由社會,大家係有自由上街,如果你覺得係有一個訴求。」
在他心底裏,過去曾有50萬人上街,也只試過只有一、兩萬人上街,人數多與少並非他的主要考慮,主辦遊行機構或警方、高估或低估數字對他都不重要,進行民調是要提供一個客觀的數字。他承認在7.1點人數是責無旁貸,「我唔做,冇人做到我哋咁純熟。」
點算7.1遊行人數,遠遠未如特首及高官民望,以及中國人身份認同感等民調來得「惹火」。
今年3.23全民投票前的數月間,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質疑他的民調不科學,左報口誅筆伐,他形容這些無中生有的「文革式謾罵」及「莫須有罪名」,根本毋須回應。對於過去半年對這些無理攻擊的反思,他反而升起一個疑問,「點解中國人社會會有呢啲文革批評,或者點解中國會有文革?」
鍾庭耀的看法是,在中國過去200年歷史中,制度不完善,共產黨執政後情況依舊,由無產階級鬥爭才可取得政權,最終結果是不斷的「以暴易暴」,他形容這是民族苦難。批鬥暴力延續至香港,但在香港有法律保護,他坦言已非常幸運,「被人鬧又唔死得,又唔會聽日消失咗。」但他仍呼籲市民要抗拒這種暴力意識。
鍾庭耀自言性格樂觀,他認同未來要視乎港人如何維護言論自由等核心價值。他指內地民智提升,香港正影響着中國的不同角落,若未來五至十間能突破性地平反六四,「香港人好多心結會即刻解開咗。」

七一為乜上街?請到蘋果日報facebookfanpage投票吧:
http://www.facebook.com/questions/1015107159758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