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前海非大禮 實際搵港開墾

拆局
前海非大禮 實際搵港開墾

「前海(政策框架)都算送禮?」這幾乎是本港金融界,近日私下紛紛議論的共識。這個「挾」七一回歸良機,「搭」送禮之名,實為深圳夥香港向中央「攞」配套政策的「抽水」之舉措。反映出深圳市政府,希望透過突破人民幣資本賬限制,以鞏固其在全國創新金融中心定位的藍圖。
從2010年8月,中央批覆《前海總體發展規劃》,讓這個區域性發展項目首度曝光,到今年4月,新浪財經引述消息,披露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改善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至近日國務院正式同意,支持前海「先行先試」發展政策,期間,除了新浪報道,刺激當日深圳股市飆升及個別板塊股漲停,及至今有21間「先頭部隊」企業進駐該區外,前海,從來都只是一片尚待開墾的荒地。
4月中新浪報道的消息曝光後,引發了不少本地金融證券界,向前海相關方面敲門問路。據聞,內地對報道一石擊起千重浪,亦感詫異,甚至私下希望外界低調看待,皆因前海意見方案,尚未上報國務院批覆,距離具體政策出台,更「十劃未有一撇」。

跨境人幣借貸多限制

但隨着香港七一回歸漸近,6月上旬起,已傳出前海政策框架會與中央送大禮一起「打包」,既令輕薄的「果籃」看來更豐厚,面對內地省市各自競爭上位,深圳亦可利用毗鄰香江地域優勢,夥拍本港聯手向中央尋求更大突破優惠支持。
在前海政策規劃中提出支持深港兩地跨境雙向人幣貸款的建議,乍眼看確是資本賬開放的亮點,但經業界了解後卻發現限制重重,商機有限。
舉例說總部設在北京某大型企業,若想透過在前海開設分公司,跨境在港直接借入人民幣貸款,打至前海。但之後是否可再跨省,將該筆貸款調回北京使用?此問題,雖沒有被當局直接拒絕,但市場理解是,前海跨境資金傾向留在前海使用,否則試點一開,會成為「無掩雞籠」。
礙於現時前海仍一片荒蕪,即使有企業軀殼,仍無業務靈魂,藉前海來港借貸「人仔」,但資金回流後卻無出路。
中央批覆的前海窗口,僅開一小縫,箇中原因不難理解,因為人民幣國際化雖是政策大勢,惟開放步伐緩急,仍面對不少掙扎,蓮步慢舞始終較勁歌快舞,符合穩健為前提的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