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樓周記:15年前,6月30日晚…… - 劉兆昌

老樓周記:15年前,6月30日晚…… - 劉兆昌

今天是回歸14年最後一天,97年6月30日的晚上,老樓在朋友家中倒數。記得當晚還下着毛毛細雨,在朋友家中望着凌晨時分維港放煙花,末代港督彭定康在皇后碼頭帶着家人登上英國船艦,細女眼濕濕離港,一眨眼已15年。

港人購買力下調

15年後的香港,維港兩岸的確多了許多摩天大廈,同樣洋溢着繁榮一面。樓價打破歷史新高、失業率回到自「沙士」高峯期以來的低位、羅素街及怡和街地舖呎租更有機會問鼎全球最高。但倒退的是香港素來引以自豪的官員廉潔精神、人口老化卻退未能休,以及大學生儲十年錢都未能上車等等。
香港人到底發生了甚麼問題?
手執一份上個月發表的十大屋苑呎價與97年高峯期比較資料,當中七個藍籌屋苑倒升1%至25%、三個與高峯期尚差一至兩成。取而代之為過去15年內落成的新型屋苑,包括西九龍一帶豪宅和南區新興豪宅,97年前新界沒有一個屋苑可以望到家鄉,當中天水圍嘉湖山莊、深井浪翠園和荃灣愉景新城一個又一個經典英雄塚,20萬負資產的痛苦回憶,人生中這15年最好一筆勾消沒有這一個時段,但實際上不可能。
未能重回家鄉價的屋苑,好難與新屋苑比較,如九龍站和西九四小龍,擁有強大內地資金支撐,死守不放;港人下調中的購買力只有倒流入新界區,可能又試一次重蹈覆轍的滋味,明知難捱昂貴租金也不願走回頭路。較早前一名讀者來信表達同樣不再入市的傷痛。
希望歷史不會重演是看好前景者的期望,97年6月30日回歸前夕不是每個港人期待明天會更好嗎?但15年後的今天,卻是表面風光,內裏陳倉的倒退局面。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