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騙徒冒充花旗銀行職員的事件持續不斷,但花旗銀行報警三年,騙徒仍「冇王管」般,公然致電市民訛稱為花旗職員套取個人資料,更「大」正牌花旗銀行職員:「你報警吖!」明剃警方眼眉。立法會議員直斥警方效率不足,未有落力打擊慣性騙案。記者:伍雅謙
花旗銀行發言人表示,自08年起收到相關投訴,並於09年報警,惟仍不斷收到市民類似查詢。該行強調不會向非客戶作電話推銷,職員致電客戶推銷時,均可清楚說出客戶姓名,並交代職員編號及直線電話等資料。
其中一名接到騙徒電話的家庭主婦劉女士說:「佢話可以借錢畀我周轉,問我攞全名、身份證號碼同地址,然後先話我年紀太大,又冇嘢做,唔借畀我。」給她兩間財務公司電話,「叫我打去問,其中一間借10萬蚊收成1萬蚊手續費,我冇借到」。
「大」正牌職員:你報警吖
記者以市民身份致電花旗銀行總機,查詢騙徒的電話號碼是否屬於該集團。接線生回覆說:「我打咗電話去……佢都自認係花旗銀行,咁我問佢係邊度呢,佢就話係推廣部……呢個人好口硬,佢畀咗個名我,話係我哋嘅員工。」並被她撞中名字,「但係呢個員工係鰂魚涌嘅,佢就話自己係九龍推廣部」,對方更說:「如果你有疑問嘅,你報警吖。」花旗銀行發言人證實,該電話號碼不屬於花旗銀行。
騙徒轉介給劉女士的兩個電話,分別屬「香港信貸」及信用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信貸是一家財務公司,職員指該行主要做物業貸款。信用集團職員則指該公司為借貸顧問,「可能銀行做唔到(貸款),睇吓我哋幫唔幫到手」,代辦貸款申請,並收取顧問費。
銀行與財務公司分屬兩個不同系統。銀行是受監管金融機構,財務公司一般指持放債人牌照的公司,受警方及公司註冊處監管。
警方表示曾接獲銀行報案,但不評論個別案件。警方於過去兩年分別接獲2,019及1,916宗電話騙案,今年首季已有685宗。
張大偉:市民資料值200元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批評,「有晒騙徒電話可以放蛇,又可以用電話追查」,但警方三年來未有落力打擊上述騙案,明顯是效率不足。他認為警方應成立小組專責打擊此類慣性騙案,避免長期有市民受騙。
私家偵探張大偉表示,現時一個姓名、身份證號碼及住址的個人資料,公價200元。「不法之徒攞住呢啲資料可以出手提電話、借貸、申請信用卡,你未必諗到嘅嘢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