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前副院長董光器在《古都北京五十年演變錄》一書中,刊出一張1963年的北京城區佈局方案圖,顯示天安門、端門、故宮皆被拆除改建為大型公共建築,景山下設「主席府」,故宮內建「黨中央大樓」。但最終因文革而被擱置。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曾有人提出故宮「地廣人稀,封建落後」,要對它進行改造,並出台了多個整改方案。1958年9月,《北京市總體規劃說明(草稿)》有這樣的表述:「故宮要着手改建」、「把天安門廣場、故宮、中山公園、文化宮、景山、北海、什剎海、積水潭、前三門護城河等地組織起來,拆除部份房屋,擴大綠地面積,使成為市中心的一個大花園,在節日作為百萬群眾盡情歡樂的地方。」但「三年困難」迫使這一計劃擱置。但到了1963年2月,故宮改建計劃被再度提起,但最終因1966年文革爆發,中共北京市委被打倒,該計劃被列為北京市委要給劉少奇蓋宮殿的「罪證」而擱置。
北京《新世紀》/《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