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今季股市乍寒還暖

投資導航:今季股市乍寒還暖

以「天與地」形容港股上半年市況,可謂貼切不過:恒指首季由18434點起步,2月高見21760點,累飆18%。以為「順風順水」,豈料次季受內地經濟放緩及歐債危機夾擊,急插至6月初最低18056點。半年埋數,港股升5.5%。
展望第三季,中港及歐美股市隱憂未除:港股盈警響不停,券商陸續下調全年盈利預測;內地進出口疲弱,經濟「保八」有危機;歐債問題沒完沒了。雖然未見曙光,美國適逢大選年,Q3表現向來標青;歐盟峯會有驚喜,允許銀行業直接通過歐元區救助基金,進行資本重組;內地亦大有條件放水,今季股市乍寒還暖。

港股繼續炒派糖

雖然股市第二季表現不振,但今季利好因素仍多,市況有力回暖。 設計圖片

上半年港股有波幅,無升幅。展望第三季,全球經濟放緩影響企業盈利陸續浮上水面,今年至今,盈警股份按年勁飆1.5倍,盈喜盈警比例更擴大至二比八。倘單計4月至今,截至3月底止首季或中期業績「報憂」企業接近200間,配合盈利降級潮隨時引爆,利淡因素揮之不去。
多間外資大行相繼調低港股全年目標,瑞信直言外圍不明朗影響投資者風險胃納,下半年港股出現V形反彈機會很微,最多只是反覆向上預計年底恒指可上望21000點,現價計上升水位約1500點,花旗及法巴更調低港股目標至20300及20000點。

新政府或繼續「派糖」,為港股營造有利氣氛,散戶宜慎選受惠股。 資料圖片

券商保險股看俏

大市升極只有千餘點,倒不如炒股不炒市。下半年食粥食飯,睇實重點板塊。上周市場憧憬香港回歸15年獲送大禮,一度刺激港股炒上,隨着梁振英挾僭建醜聞及低民望上場,新一屆政府大有機會「派糖」平息民憤,為港股營造有利氣氛。
樓價高企年青人難置業,新一屆政府有機會藉資助協助市民上車,有利地產股表現;此外,為緩和市民不滿情緒,或者再向市民派現金,頹爆的消費股有望轉勢。對港股更正面因素,是中央下半年繼續推出利港政策,如港股直通車、擴大人民幣業務等,券商、保險及內銀股隨時一湧而上。

內地勢加碼放水

環球經濟形勢嚴峻,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只剩中國政府手上還有「子彈」刺激經濟。早前有言論指,中央在「十八大」換屆前,難有較大動作,但近期已見救市步伐加快。
事實上,內地經濟下滑速度遠超預期,正是中央不得不出手原因。總理溫家寶在人大閉幕時聲言放棄「保八」,統計局隨即公佈今年首季GDP增長只有8.1%,創下09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新低。外圍經濟惡劣,今年頭五個月進出口增長只有7.7%,遠低過原定的10%增長目標。

已步入減息周期

為挽救危機,中央5月開始發功,除了密集推出多項基建和產業政策外,人行終在事隔三年半後,在6月7日宣佈減息救市,並將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根據過去減息經驗,中國絕少降一次息就收工,在通脹預告紓緩情況下,內地將步入減息周期。
最新公佈的6月份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8.1,連續八個月指數低於50,顯示製造業活動持續萎縮;官方5月PMI亦只有50.4,較上月再跌2.9%。1至5月內地工業企業利潤更按年下跌2.4%。實體經濟每況愈下,將逼使中央加大救市力度,這是A股下半年潛在利好因素,間接帶動港股擺脫頹勢。

歐美齊憧憬QE3

歐洲上半年飽受債務困擾,歐豬國逐一淪陷,上周五舉行的歐盟峯會傳來好消息,各國協議建立一個統一監管歐元區銀行的機構,並允許銀行業直接通過歐元區救助基金,進行資本重組,毋須增加該國政府債務,遵守歐盟預算政策的國家將能獲得歐洲金融穩定機構(EFSF)及歐洲穩定機制(ESM)的救援金。
事實上,今季到期的歐豬債達1400億歐元(見表),當中歐洲第三及第四大經濟體的意大利及西班牙,已佔去其中九成。歐盟新措施只是繼續為歐豬國吊鹽水,未有解決基本問題,短暫可紓緩危機,令股滙反彈,惟中長期仍然難搞。

聯儲局本季有機會推出QE3救市,美股有望注入興奮劑,令大市看俏。 法新社

大選前夕 美股有支持

美股上半年異常強橫,一度逼近歷史高位,有說是因為踏入總統大選年,現任總統為爭取連任,或為同黨派候選人拉票,都會為股市製造一片歌舞昇平的氣氛,由於總統選舉在11月舉行,第三季股市表現最標青,無形之手托市盡在不言中。
以08年為例,當時正值金融海嘯爆發高峯,道指跌足全年,首季及次季齊挫逾7%,末季更大瀉19%,惟獨第三季僅跌4.4%。00年,道指上半年插水近一成,但踏入第三季即扭轉劣勢,上升2%。展望今季,儲局將在8月及9月議息,假如經濟數據如就業及零售再度轉差,推冧股市,不排除伯南克會出動QE3,屆時美股以至環球股市,有望注入興奮劑。

Q3異動機會高

港股5月大瀉6月呆滯,市場寄望今季來個大翻身,其實好合理。因為按歷年恒指表現,大市在過去10年的第三季出現異動機會近九成,當中七成更是爆上。不過,季度下跌比例縱少,但卻同樣是大爆落,去年歐債及08年金融海嘯都在第三季現形,投資者押錯注隨時輸身家。

過去10年 多上落逾千點

恒指第二季翻天覆地,一度勁瀉逾一成,埋單跌約7%。市場對技術反彈是否已然結束意見不一。按2002至2011年10年恒指第三季表現看,除04年外,全數變動點數均逾千點,七成年份變動幅度達雙位數,六成年份的季度變幅為當年最勁。最誇張為07年大牛市時,大市一季勁升5369點或24.7%;惟一年後的08年8月即遇上雷曼爆煲,一季大瀉4085點或18.5%,及至2011年又輪到歐債爆危機,一季跌21.5%或4805點。
市場普遍相信,第三季市況異動或牽涉「七翻身」的憧憬、以及半年業績陸續出籠,直接影響投資情緒有關。另外,大市過去一個月成交日均僅450億元,非常淡靜,縱然這季大市異動機會高,惟據經驗卻不代表成交氣氛同樣旺盛。

《專家意見》
恐虎頭蛇尾

AMTD證券業務部總經理鄧聲興:
「第三季開頭會好,因為美國臨近總統大選,有機會有QE3,歐洲又有機會延長LTRO,內地亦可能進一步減息,相信第三季初會有不少利好政策。但第三季尾臨近中期業績期,到時市場可能因擔心業績不佳而回落。」

刺激唔會大

靈獅控股主席黃偉康:
「正常第三季股市表現較好,因有中期業績支持。但今年上半年經濟情況放緩較快,部份企業的利潤可能差過預期,令大市有一定壓力。中央目前以穩定為主,領導人換屆前都唔會有太多政策落實,對港股刺激唔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