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商舖投資氣氛熾熱,尤其是大額成交,參與的買家中不乏內地企業或中資背景投資者。早前,中環甲廈市場就錄得近年最大額的一宗單一成交,涉及物業為干諾道中50號全幢,成交價達48.8億元,市傳買家為中資銀行。除此以外,荃灣英皇娛樂廣場以約14.5億元易手;波斯富街前泉章居舖則以約11.5億元易手,據悉該宗交易之買家同為中資背景。而年初九龍灣東匯18全幢寫字樓易手,買家亦為中資銀行,成交價約達25億元,年初迄今,全幢商用物業的成交個案中,涉及中資機構或相關背景的個案就有4宗,相信流入工商舖市場的國內資金累計超逾百億。而中資入市本港工商舖物業的矚目程度亦反映了內地資金對本港房產物業投放越來越多的趨勢。隨着國企央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中資不但加快來港租置物業的步伐,投放資金亦越見增加。
事實上,本港甲廈市場本應受歐美經濟不景而出現龐大壓力,但近年核心商業區租金亦得以穩升,空置率仍屬偏低。中資這股新需求正正彌補了外資行撤出的壓力,令商廈市場表現靠穩,年初就有中環國金2期單位原由美資租用,最後由中資背景公司頂租的個案出現。近期,市場消息亦指出中國名酒集團以指標新高呎租74元承租銅鑼灣希慎廣場中層全層,由此可見,中資公司在本港商廈的租賃市場起了支撐及推動作用。
內地企業積極向外發展,以用家身份撐起租、售市場。中資在內房持續受壓的環境下,內地投資者亦趨向對外尋求更理想出路。雖然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放緩壓力,但未來大中華市場在國際亦會維持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中國內地對外的主要窗口,中資國企來港的大趨勢仍會持續,起動本港物業市場。
Email: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