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今天電視直播的規模,有點為當年的勁人,如比利和馬勒當拿可惜。今時今日球場上的一舉一動,纖毫畢現;當年呢?唔清唔楚,比利時代甚至係黑白㖭!
講球賽水平,呢廿幾年可能冇乜進步,但電視科技就未曾停過,又高清又3D。屋企睇波嘅清晰度,一早已經過咗現場;好多時現場大電視為免造成起哄,甚至會刻意自我審查,唔播爭議畫面的慢鏡,大家響政府大球場都領教唔少,真無癮。
家立體都有,下一步又點?仲有好多嘢玩嘅,就係再畀你揀唔同視點。英國其實有試過,全場以一支鏡頭,全程影住某一個球員;即是唔係睇波,而係睇人。紐亞你未必想睇,但巴洛迪利就肯定精采,隨時好笑過睇波;唔貴的話,應該有一班癡漢肯「校」多個台。
獨立影球員唔係新嘢,咁若果皮球上的角度又如何呢?嘩!激囉!隨住個波係咁郁,鏡頭拋來拋去,暈浪程度可能勁過坐過山車,屬重口味嘅官能享受,不過可能要準備嘔吐袋。呢個提議成事機會應該細過零,足球領導人個個都有科技恐懼症,實唔制。
波唔得,咁裝響球員身上又得唔得?嗱,遊戲機好早已經有呢個球員主觀功能,每一次睇波都係一次新體驗,咁放個鏡頭響邊呢?梗係個頭度啦,我懷疑捷克門將施治個頭套入面,可能已經擺咗偷拍鏡幾年!
唔爭在整多個台專影球迷嘞,家陣直播唔係冇影女球迷,但係成日一畀球迷發現時,導演就匆匆忙忙take第二個shot;好似裝女仔俾人發現咁心虛。索性整個台啦,可以慢慢睇。
文:Keyman
now節目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