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兩隻「落難」玳瑁海龜,一隻龜殼甩皮又過瘦,另一隻排泄物竟藏膠拉鏈,於2010年及今年分別被救起,送到海洋公園救治療傷。重獲新生後,昨日由漁護署放回大海。兩龜背部有衞星追蹤儀,助漁護署了解其行蹤。
記者:彭美芳
玳瑁(EretmochelysImbricata)是罕有的海龜種類,嘴部似鷹嘴,龜殼呈蜜糖啡,帶有深棕色雲石條紋。2010年10月,一隻深黑色的玳瑁被遺棄,由一名中間人轉交漁護署救治,該署不知其來歷,這隻玳瑁當時體重過輕,龜殼背部呈現白色的傷勢,有可能是被船身撞傷或本身患病,經過一年多治療,龜殼已復原,體重正常,現重15公斤及長57厘米。
傳聞可活逾1000年
另一隻玳瑁,由一名漁民在去年5月送交漁護署,懷疑在拖網捕魚時,誤入魚網。這隻玳瑁送往海洋公園,其間發現牠排泄物中有塑膠拉鏈及吸管,肌肉緊張,在獸醫護理下,健康改良。現時長49厘米,重10公斤。海洋公園在治療期間,提供鮮魚、鮮蝦及魷魚予兩隻玳瑁。
漁護署表示,由於玳瑁長壽,有傳可活逾千歲,平均壽命為50至70歲,約20至30歲成年時,才能分辨性別,以上兩隻玳瑁接近成年,暫未知性別。玳瑁回歸大海前,漁護署在玳瑁的四肢,扣上獨特編號的金屬標記及植入晶片,方便日後識別身份,同時在其背甲上裝上衞星追蹤儀,了解其生態。
污染嚴重 吃垃圾落肚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表示,玳瑁排泄物中發現塑膠拉鏈及吸管,反映海水垃圾污染嚴重,玳瑁一般進食水母、海葵等無脊椎動物,牠們可能誤會膠袋是水母、無骨的吸管是海葵,以致誤食垃圾,他促政府應就垃圾源頭分類,減少垃圾污染。所有海龜品種在港受到《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及《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保護,一般人在未有批准下,不能飼養海龜。本港有五種海龜出沒,以玳瑁最罕見。漁護署呼籲市民若發現海龜蹤影或擱淺,致電1823電話中心聯絡漁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