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報攤也把《中國影帝溫家寶》放在當眼處售賣,就知道禁書在香港很有市場。內地人對禁書的渴求,由《晚年周恩來》到《薄熙來罪狀》,越禁越熱賣、越八卦越要買。回歸15年,簡體書曾攻陷香港,但繁體字禁書也成內地人信心保證。
「只要個標籤寫住禁或被禁,本書一定大賣。」鄧子強02年在銅鑼灣開「人民公社」,原本賣簡體書,後來自由行開放,內地人走上他書店偷偷問有沒有《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及《中國六四真相》等禁書。這個「禁」字讓他看見了「錢」途,一賣多年,現時九成生意額來自禁書。
繁體字版本才信得過
自由行開放初期,禁書內容大多圍繞毛澤東、鄧小平和周恩來這幾位領導人,「以前啲客(內地人)鍾意睇歷史,想知道文革、六四發生過乜事。」近10年已由讀者主導市場,「王立軍啱啱出事,已經有客問有冇佢嘅書。」出版社火速編印,再準備薄熙來秘聞,「已經預計會燒到佢。」
由歷史重溫到關注政局,鄧子強說,這變化源於胡錦濤接替江澤民當上國家主席,「好多當官或從商都想知個局勢,關心自己泊緊嘅碼頭係咪官運亨通。」禁書內容除涉及中共人事佈局,近年也多了八卦新聞;寫情婦、爆貪污,即使是炒雜碎而成,只要中國有多腐敗,禁書就有多大賣。
中共大概沒料到,自由行會解放內地人,由學生到高官,都從禁書窺探被蒙蔽一面。鄧子強遇過有些內地客不多說話,慢慢細讀,合心意就交給隨從,「一睇就知係做官」;也有內地政府部門派員一次過買數千元禁書,「佢哋話係做資料搜集,過關時出示證件就得。」鄧子強說,內地人看見禁書是繁體字,知道是香港或台灣出版,才相信沒經政治審查,「好似買奶粉咁,要喺香港買先係真。」
《蘋果》記者
七一為乜上街?請到蘋果日報facebookfanpage投票吧:
http://www.facebook.com/questions/1015107159758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