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流:烹煮有情 點醬錄

尚流:烹煮有情 點醬錄

忽然大家都在種東西了,地方大的種瓜果,小陽台也種點香草和辣椒。採收一刻當然是喜悅的,可是通常沒過幾天就惆悵了——這麼一大堆如何吃得完?來做個醬吧!將自家種植的滋味好好提煉、昇華、貯藏,創作你獨一無二的口味。

記者:劉嘉蕙、陳芷慧
攝影:譚盈傑、周旭文

抗爭的意外收穫

阿竹會做醬,完全是無心之得。她在菜園村長大,婚後遷出,可是村裏有甚麼事,她還是會飛身撲回去幫忙。抗爭時陪大家撐,日子安靜了,她就在田裏種菜、帶導賞團,維持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的生活,是菜園村村民保存尊嚴的方式。抗爭運動為菜園村帶來一群熱血的義工,聚集時間一長,就出現吃飯的需要。要在最短時間餵飽最多人的肚子,沒可能雕琢口味,但天天讓義工吃單調的大鑊飯,又怎好意思?有一天,村民之一曾太帶來秘製XO醬,混兩羮進飯,芳香四溢,義工吃了讚不絕口,慫恿曾太多做幾樽,擺地攤出售。「煮一次醬,最多分到十五六樽,出一次貨,掙三幾百蚊,對家庭主婦來說,已經好開心。」阿竹於是想到,自己也可以做醬。剛好那時她田裏的辣椒收成,一採就是十幾斤,辣椒不像青瓜茄子,沒有人會幾斤幾斤的買,正苦惱如何去貨,偶爾碰到鄰居從四川帶來乾辣椒炒辣椒油,啟發她照辦煮碗,做了人生第一鍋辣椒豉油。

■阿竹出品——紫蘇豆豉醬,簡單用來拌麪已很好吃。

■曾太出品——XO醬是人氣產品,少少辣,海味味道鮮活。

■宋太出品——陳皮豆豉醬是自曬的,用來蒸排骨或瓜豆類一流。

炒醬炒好風濕病

沒想到這是一個接近煉獄的體驗,「最艱難的部份是切辣椒,一切就幾斤喎!一邊切、辣椒汁會滲入皮膚,痛到好似火燒咁。通常切一陣,就要畀對手冲冲凍水過冷河,再頂唔順,就去雪櫃拿嚿冰嚟減痛,整一次灼足八粒鐘!」最大鑊一次,試過不小心捽眼,眼睛立刻腫起一塊,痛到入心。提起辣椒之痛,旁邊本來沉默的曾太也搭腔:「火燒咁,痛到瞓唔到㗎!」何不用攪拌機?「有人借過畀我,我無用。我想把汁盡量保存在材料裏面,用攪拌機爆開晒,味道無咁好。」
阿竹說,做醬,要一鼓作氣。東西切好了馬上拿去炒,不能留過夜,炒的過程又要不時控制火喉。炒完即刻入樽,攤凍時要蓋張白紙以防灰塵蟲蟻飄入,半刻不能走神。由開始到完成,需時大概半天,「要有意志力,無得話做到一半落街睇場戲。」
雖然辛苦,但滿足感大。新鮮辣椒放久了就變垃圾,但做成辣椒豉油,擱雪櫃耐放半年,可以送人可以售賣。對阿竹來說,竟然還有一個意外收穫,「我本來有風濕手,一到冬天就不能碰水,誰知炒了三次辣椒後,風濕手突然無事,原來辣椒醫風濕真係有根據!」

■醬料成本最貴的竟然是樽,所以熟人來買醬,就用舊樽,慳番幾蚊。

■紫蘇豆豉醬的材料,不離蒜葱薑豆豉和糖,熄火前加少許高級麻油點睛,開蓋時才香。

■豆豉自己發酵太複雜,所以煮醬用的黑豆和豉油,還是買現成的。

紫蘇鹹香無味精

阿竹另一得意之作是紫蘇豆豉醬,豆豉購自街外貨,紫蘇當然又是來自田野,「台灣和韓國人很流行吃紫蘇葉,但香港人不懂得吃,最多用來蒸蟹,連焗茶去感冒都唔識。」紫蘇賣不出去,只好拿來做醬。開始學做時,切新鮮紫蘇葉就切了一個夏天,到冬天沒有新鮮紫蘇時,她就拿夏天曬乾的來做,意外發現乾貨的效果更佳,「乾咗嘅紫蘇用手就可以鍊碎,慳好多工夫,而且味道更濃更好。」現在阿竹不太買現成醬料了,「自己做的味道更好。」我嚐了幾口,較街賣的鹹香、富層次感,吃多了也不會令人有罪惡感,咀嚼到盡處,還依稀浮起一種奇異的清新——吃了這麼多年醬,我這才曉得以往吃的都是防腐劑的味道。
阿竹和曾太把自製醬料當作手作仔,得閒才做,在石硤尾文博軒有售,曾太XO醬賣約$80、阿竹紫蘇豆豉醬$48、宋太陳皮豆豉醬$38。成本最貴的是樽,一個要成三、四元,主要用作上架時的門面工夫,賣給熟人,就用舊樽裝。所有醬料賣完就算,買不買得到,就看閣下緣份,或可透過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跟阿竹聯絡。
作為做醬人,最緊要是甚麼?火候?炒功?材料?經驗?「我覺得最緊要心情好!心情不好的話,做甚麼都難吃。」心情決定好與壞,做醬如是,也許做人也如是吧!

■紫蘇收成一大堆,香港人不懂吃,賣不出去,反而啟發阿竹用來做醬。

文博軒

地址: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1樓6室
電話:27791030

烹飪悍將種菜做醬

農村人做醬是為解決剩菜,城市人卻因為想做醬而去學種菜。Debbie非常愛烹煮,談起煮食雙眼發光口齒伶俐;她本來有工作,最近辭了,寧可把時間用來煮飯,「以前返工無時間,放工回家只能做煲仔飯,「煲仔飯?」朋友聽到都是驚訝反應,其實煲仔飯好簡單,放米放腸,是最懶時才做的食物!有時放工回家,聽到隔籬屋叫外賣,送到門口也要二十分鐘,我個飯已經煮好,方便過叫外賣!」
「我好多嘢想煮,但時間只容許我煮煲仔飯,我覺得很鬱悶。」愛煮食的人自然不甘於市面售賣的現成味道,「你有無覺得出街食飯啲嘢一樣味?譬如乾炒牛河,餐廳A和餐廳B味道分別不會太大,因為大家都用那幾種醬。我覺得醬料是食物的靈魂,花心思調配,就可以令食材出現許多變化,不會十樣嘢都得一種味道。味道其一;另外,現成醬料加入很多味精,食完會覺得口渴。自煮醬是一件很溫暖的事——想想看,你煮一個醬給家人吃,他們給你評語,那個『醬』,慢慢在家人的評語中成長,成為一種回憶。」
Debbie開始時鑽研凉拌醬汁,請教朋友的泰傭,「點知佢哋原來都係買現成。」找香料,惟有去東南亞雜貨店,「不過嚟得香港的食材,新鮮極有限。」她於是在家中的花槽自己種。一米半闊的地方,栽種了泰菜的主要香料九層塔、做西菜的羅勒,還有黃薑、迷迭香和薄荷等,「我住在大圍,轉一程小巴才有超市,如果想買特別香料,就要走到九龍城,花很多時間和金錢,每次都要買一大紮。自己種香草,隨時可以摘嚟用,味道也濃郁得多!」

■Debbie對食物的熱愛自然流露,看見攝影師把辣醬拍成魚子醬的顏色,開心得不得了。

■自製沙嗲醬,就連各種地道的風味也先考究一番,相當認真。

■Debbie的私人香草園在花槽外,雖然細小,但勝在新鮮。

做菜主婦面不黃

我們的採訪約在下午,只消一個上午,Debbie就做了咖喱牛腩、雞肉串燒、海南雞飯供我們拍攝,這三道菜涉及的咖喱醬、沙嗲醬和辣醬,統統由她親自調配。追求完美的程度,連沙嗲醬是越式泰式還是馬拉式也考究一番。在烹飪場上她是一名悍將,自我要求之餘也鞭策他人,採訪途中三番四次鼓勵記者多下廚,最怕聽到人家失敗放棄,「我發現好多人容易灰心,煮一次覺得唔好食,就下次不再煮,其實所有問題都有解決方法。怕煮得唔好食,咪一次唔好煮咁多囉。」
太太愛煮食,丈夫Patrick最支持了,「出街食飯,價錢貴,坐得唔舒服,有時想添醬,店方只會畀少少,或者要加錢。在家煮食,可以在舒服的環境,吃到自己喜歡的味道。我認為這才是追求生活品質的表現!」在Patrick眼中,會做菜的家庭主婦不是黃面婆,反而是推動家庭進步的重要力量,「外國電視節目說,做菜令人類更聰明。看我太太的例子,我不會用狂熱來形容,我覺得是一種理性上的進步。尤其現在通脹咁高,在家煮食,可以調節飲食開銷,剩下的錢用來投資。我覺得所謂好生活,不是要食到最豪,而是整個家庭有持續健康發展。日日叫外賣的家庭,開心極有限!」

■醬料每次都會做一大鍋,多了可以入樽送朋友,順便鼓勵大家在家煮食。

亞洲新奇醬

一說醬汁,不得不提日韓和台灣的產品,Max認為日韓醬汁重視包裝,但味道上分別不大。台灣醬汁配搭新穎,而且越來越重視養生,好似台灣名產紅麴釀醬,能有效降低膽固醇。

濃厚素麪汁$28/盒(b)
用來蘸沒湯底的素麪,備有辛辣味噌及魚介醬油選擇。

辣味燒肉醬$22.9/250克(c)
加入豐水梨和溫室蘋果,甜甜酸酸,可醃肉或加肉碎中拌炒。

紅麴釀$47/250克(a)
紅麴釀即紅糟,有酒香亦帶果香,可炒飯燜肉或做湯圓。

芋頭豆腐乳$48/500克(a)
味道帶少甜,可配炒肉及菜外,亦可做火鍋湯底。

猴菇梅乾醬$117/250克(a)
菌香中散梅菜味,配素麪、豆腐等清淡菜式最好。

黃金蕎麥醬$54/380克(a)
鹹中帶甜,少辣,有蕎麥香,炒菜或拌麪最正。

(a)台灣皇上皇
(23820678)

(b)吉之島超市
(31489228)

(c)大昌食品
(22168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