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15年樓蟹夢醒,仍見本港樓市亂象叢生。政府放任的房屋政策,加上近年歐美「大放水」下,本港地價及樓價已超越97年高峯,並吹起另一個可能更具殺傷力的資產泡沫,未來吉凶難料,罪魁禍首與政府沿用高地價政策思維有關。
97回歸後,由亞洲金融風暴引發的一輪資產泡沫爆破,本來是一大契機,讓香港擺脫過份倚靠地產為經濟支柱之一的樊籬;然而,政府提出多項新產業,卻是空談多年無影蹤,其間只花盡心力去打救樓市,包括停建居屋、不推地或消極推地、放棄大部份規管賣樓措施、放任發展商施行各種促銷詭計等。樓市終自03年開始,步入至今長近10年的大升浪。
急推措施 成效存疑
雖然在此樓市升浪中,不斷有有識之士以至發展商等,向政府發出呼籲,但政府似乎充耳不聞,以打救大量負資產而沾沾自喜,終至近年地價及樓價升勢失控,大眾猶如回歸至15年前般,加上近年歐美國家放水救經濟,以及持續低息環境,本港樓市也淹沒於全球資金氾濫之中,令市民要繼續活在樓魔爪下。
縱使政府近年已不斷出招,例如收緊按揭借貸及施加額外印花稅等,意圖遏抑需求,但作用不大;如今整體樓價已越過97年高峯,市區屋苑如鰂魚涌太古城更已高出兩至三成,傳統豪宅區樓價甚至倍升。
對發展商過去以各種不公銷售手法,谷高樓價以賺取最大利潤,政府在民怨壓迫下,也終提出立法規管一手樓銷售,並趕於本屆立法會前完成立法程序,冀望最快明年下半年可正式執行。
供應方面,政府2010年起,由消極的勾地制度,逐步重回主動定期推地政策,以及提出每年約二萬個可建單位的供應目標,同時制訂長遠土地供應策略,以壯大土地儲備,應付未來需求。然而,過去政府消極推地、重行高地價政策的舉措,已令本港地價大幅超越97年水平,多幅港島豪宅地的每呎樓面地價均逾2.4萬元。例如當年南區地價每呎樓面只約1.3萬至1.7萬元,現已達2.4萬至4萬元;新鴻基地產06年底投得的山頂加列山道地皮,更逾4.2萬元,仍是本港政府賣地史上新高紀錄。
政府雖然過去兩年努力在供求方面着手,希望令地產市道平穩,惟效果未彰。在現時外圍經濟仍風高浪急,暗湧處處;特區政府換屆在即,目前已不斷漲大的樓市泡沫,何時爆破,破壞威力如何,仍難預料。
七一為乜上街?請到蘋果日報facebookfanpage投票吧:
http://www.facebook.com/questions/1015107159758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