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讀者Thomas跟我分享有趣的家族故事,原來,以前梳起不嫁的女人喜歡稱自己為靜女。這個靜字,比起當今的剩或盛,無論意境或內涵,都豐富得多。剩固然極盡貶損之能事,盛,卻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讓人產生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的聯想。都不是對獨身女人中立、中性、中肯的形象概括。
靜女,是中立的。是安靜、冷靜、從容,是對人生際遇的坦然面對和無怨無悔的接受。這個靜,是心如止水的靜嗎?男人這種生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有,固然好。沒有的話,也淡淡定定,不焦灼、不浮躁。相信一個女人有沒有個人價值,一生快樂與否,是自己一力承擔的事。
又或者,這個靜,是平靜的靜。生命中沒有男人,情緒恆常平靜,耳邊少了把聒噪的聲音,人事關係變得簡單純淨。連身體也變得安安靜靜的,不必承受懷孕、分娩、哺乳的生理變化。歲月從此變得靜好。
這個靜,還可以是靜心一意對待自己的靜。但凡女人,熱戀時把心思放在男人身上,生育後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有幾個女人能免俗?又有幾個女人有機會認真研讀自己?靜女,是冷靜傾聽自己內心世界的女人,是能夠跟真正的自己做朋友的女人。
當然,我也想過,這個靜,可能是諧音「淨」,身體很乾淨的淨。那是另一個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