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司機》中年輕俊偉的小伙子,敵不過歲月的摧殘。差不多四十年之後,羅拔迪尼路又開起黃色的士。準確點說,他是懷才未遇的大作家,照他自己評估,他是馬克吐溫、沙林傑之外,美國最偉大、最經典的作家。那不是開玩笑的!作為迪尼路的忠實影迷,我從未看過他演一個這樣潦倒的角色。看到片中勾劃詳盡的露宿者之家,我便想起喬治奧威爾1933年寫的《巴黎倫敦落魄記》,窮途末路的主角從巴黎返回倫敦,也是寄宿於這種GoodBedsforSingleMan的收容所。小說描述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那種貧無立錐之地的困頓苦澀,令人心寒。
影片本質上描寫一段奇特的父子關係,也描寫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父親鍾納頓費連(羅拔迪尼路飾)醉心寫作,可能因生活逼人而寫空頭支票並多番入獄,性情變得古怪冷漠脾氣暴烈。兒子尼克(保羅戴路飾)也喜歡寫作,也屬寅吃卯糧的窮等人家。父親突然出現,兒子不想亦不便收留他。結果兒子在露宿者之家找到一份工作,而父親竟成為投宿者之一。這的確是美國社會的人倫悲劇。
撰文:黃國兆
http://blog.yahoo.com/freddiewongkwoks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