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反思迷債一役 客戶陰影難退

需要反思
迷債一役 客戶陰影難退

15年前回歸當日,英國米字旗在滂沱大雨中徐徐降下,不少人都記憶猶新,回歸前已決定留港發展的渣打銀行(香港)行政總裁洪丕正亦記得,當時場面「確實有啲黯然」,他解釋,主要是臨歧之際,新舊時代交替,既對中國領土下自己人當家接棒充滿期盼,但對前景亦不能排除擔憂的複雜感情所致。不過回歸15年,他說「絕對比想像中好」。
92年移民熱潮下,洪丕正反其道而行,從加拿大回港工作,加盟渣打,一直至今,期間見證香港回歸。人棄我取,抗衡主流,他說很多原因驅使其選擇留港發展,「有人覺得(前景)唔睇好,我覺得有potential(潛力)」。
回歸後,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經歷了三次重大考驗,他說,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強化了本港金融體制;03年沙士後掀起自由行,深化了內地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及融合;08環球金融海嘯,更突顯了香港穩健靈活的優勢,資金自此進一步西向東移。

短期不宜檢討聯滙

但雷曼倒閉後的迷債事件,他認為,銀行與客戶關係跌至過去五十年來從未見過的低谷,現時元氣尚待恢復,相信陰影要多年後才消退。
即使身處最艱難時刻,洪丕正指作為銀行家,從未因外界批評而對「賓架」身份感到羞恥,只是風暴令人學會更謙卑,金融海嘯爆發,他認為銀行界亦要反思,需要背負部份責任。任何商業機構無疑皆以股東利益為依歸,但單追求盈利而忽略社企責任及公共增值的行為,他認為管理層要小心權衡利弊。
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早前倡議檢討聯繫滙率制度,洪丕正說,報告難免令國際市場計入這個新增風險因素。但他強調,不應低估聯滙機制對市場發揮的穩定作用,每種幣制皆有利弊,惟目前歐債危機下市場動盪,短期內不宜檢討,以免增加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