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15年之變了的港紙地位》
過去15年,人民幣可謂由「草變寶」,見證了「人仔」進佔本港主流貨幣的演變。曾在98年亞洲金融風暴中,協助金管局打大鱷的該局前助理總裁葉約德接受訪問時表示,這15年間本港金融發展最大轉變,就是「從朝早起身到瞓覺」,港人每天接觸的都與人民幣及中國經濟息息相關,「成個經濟已經人民幣化緊」,這亦是配合人民幣國際化的自然走勢。記者:劉美儀、董曉沂、陳健文、陳韻妍
隨着「人仔」在本港越趨普及,葉約德認同,人民幣「逐步驅逐緊港幣」的步伐亦加快,「如果有一日,連銀行按揭都容許用埋人民幣做」,屆時港元用途會慢慢縮至「市民購買日常用品時先至使用」;若未來「老闆出糧都畀人民幣」,她不排除經過若干年後,港元地位可能會猶如葡幣在澳門的角色。
聯滙之父:港元無失色
不過,有「聯滙之父」之稱的景順首席經濟師祈連活接受本報電郵訪問,卻不同意港元失色論。他認為,人民幣相對港元升值,只因人民幣兌美元在94至05年間被嚴重低估,過去七年人民幣只是逐步回復至正常水平,與港元失色無關。
94年1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宣佈,將人民幣兌美元的幣值由5.8貶至8.7,以應付93至94年金融危機,自此人民幣便緊盯美元;直至05年,才改為實行有管理浮動的一籃子貨幣政策,因此祈連活指近年人民幣兌港元升值,純因人民幣幣值被低估所致。惟他亦承認,由於內地客已成香港零售商的主要客源,故近年越來越多港商接納人民幣為交易貨幣,但這種做法只是為方便內地顧客,並非意味本地零售商不信任港元,香港居民仍以港元支薪及交稅,加上《基本法》保障港元是香港合法貨幣,所以他認為港元不會被人民幣取代。
港人「換馬」可見一斑
於96至06年間任職金管局、負責儲備管理的葉約德,98年協助港府動用千億元儲備入市打大鱷。離開該局後她加盟星展銀行,2010年底退休前任職星展香港行政總裁。對於過去15年香港金融最大轉變,她不作二想,即指最大變化不但是「人仔」升值浪潮,而是本地經濟「根本已逐步人民幣化」,從零售商舖日常接受客戶以人民幣購物消費,到本地居民個人存款投資,以至未來金融經濟增長動力,「人仔」影蹤如水銀瀉地,比比皆是,人民幣重要性越見吃香,她說這亦是大趨勢,與人民幣國際化的走向遙相呼應。
《基本法》確保香港擁有本身貨幣及金融體系,那麼,是否未及五十年,港元即被人民幣取代?對此她不作揣測,但指人民幣正「逐步驅逐緊」港元的發展步伐,卻是不爭事實。人民幣處於升值熱潮時,不少港人皆將部份港元資產兌換成「人仔」存款或相關資產,即可見一斑。她說,近年銀行體系的港元存款規模亦在減縮,否則在目前極低息環境下,業界亦毋須頻頻提高港元定期存款息率,搶吸資金。
任何貨幣的地位與經濟走向不可分割,葉舉例,像拉丁美洲市場經驗,隨着經濟形勢轉變,當地貨幣不是被美元化(dollarization),就是與美元掛鈎;本港經濟與內地互動相連,本地逐步走向人民幣化,她認為是自然不過的發展。
七一為乜上街?請到蘋果日報facebookfanpage投票吧:
http://www.facebook.com/questions/1015107159758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