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歐國盃其中一個特色是頭槌入球比率甚高,幾乎肯定打破近屆頭槌入波的百分比;和富大埔教練張寶春(小圖)認為,主要是球隊屯重兵於中路,令到攻方較着重在邊線作長傳進襲,故出現這個現象。至於門將與中堅亦必須加強應付高波的練習及溝通。
歐國盃已到最後階段,8強的9個入球有3球來自頭槌,與頭槌入球多的現象頗脗合;前港奧運隊門將、現和富大埔教練張寶春指出,今屆歐國盃大部份球隊在防守時,屯重兵於防守中路,並收窄球員之間的距離,敵方在中路撕破對手防線自然困難,進攻時要選擇在兩路側擊,這形成高波攻門次數較多。
後衞與門將應加強溝通
張寶春說:「側擊當然可選擇地波,只是今屆各隊注重兵在中場,且地波較易守,故球員在兩路傳中多數選擇高波,傳到中路或柱位讓隊友接應。」
張sir指出,防守高波是比中路入楔困難,故球隊於訓練時必須加強這方面的佈防:「應付對手的邊線出波比中路入滲困難,部署上,教練在知道對手誰屬後,便研究對手慣常的邊線進攻模式,並部署如何加強邊線防守,嘗試阻截;同時中路守將與門將亦要加強應付對手傳中球的能力及默契,希望雙管齊下,可以減低對手傳中波威脅。」
本地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