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二批政府通脹掛鈎債券(iBond,4214)昨首日掛牌,收報105元,較發行價100元升5%,遜於首批iBond(4208)首日升幅的6.7%。選擇沽貨獲利的投資者大增,昨日場內成交額達7.08億元,較去年首日增3.5倍;加上主要配售銀行的場外交易(OTC)量,iBond首日總成交量達8.5萬手。
首日升5% 遜去年
金管局公佈,綜合港交所(388)和主要配售銀行的數據,iBond上市首日成交金額,以本金計為8.49億元,幾乎等同去年首日4.4億元的兩倍。實際市場總成交金額將較8.49億元更高,因昨日尚未計入所有配售行的數字。金管局數字意味,今年投資者經港交所買賣iBond的活躍度,遠勝於銀行的OTC市場,與去年有較大不同。
次批iBond昨於港交所最高報105.2元,未及上周五暗盤最高價105.6元;低位見104.85元。場外交易價格與去年首日有銀行報出103元不同,昨報價與港交所差距不大,滙豐昨報104.75元,熱線職員指,最低只是開市時報104.5元;中銀香港(2388)報105元;恒生(011)最高位為104.95;渣打報104.75至105元;交行香港最高104.8元,最低為104.5元。
輝立証券企業融資主任陳英傑表示,iBond首日成交量增,主因經券商認購iBond的人數按年增7倍至4萬人,大部份借孖展認購,屬沽貨獲利投資者。成交額中,有1.38億元已於上周五暗盤完成買賣。他預期,成交量逐漸減少,次日至少減三成;iBond價格暫不會有大變動,按上批往績,料至少待兩周價格才回升至合理價106元。渣打香港固定收益及產品交易副董事廖嘉恒說,昨有基金、保險公司和散戶掃iBond,買賣差價有所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