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Youarewhatyoueat」,倒過來說,說個人性格、喜好能反映其料理風格、飲食習慣也錯不了。茶、花、料理一直是我的生活重心,做菜風格,也隨着茶藝、花藝的喜好改變。
最初因為喜歡英式紅茶,西方花藝,愛做的菜式、所寫的食譜也多以蛋糕、餅乾、甜點、歐陸菜為主。
1865年在英國發表的兒童文學名著《愛麗絲夢遊仙境》,相信是不少人的枕邊書!其中樹下瘋狂茶會的畫面令我忘不了,喜歡英式紅茶也因此而起。電影《ARoomwithaView》(窗外有藍天)我百看不厭,以十九世紀的英國為背景,故事情節吸引,服飾美,最印象深刻的是在鄉間閒適優雅的戶外茶會畫面。從此,更瘋狂地收集大罐小罐的茶葉、茶壺、茶杯、濾茶杓、量茶匙、壺墊、保溫套等茶具,還有些跟茶相關的書籍。
近數年,越來越懂得欣賞能表現食材原味的料理風格,重視食材真味,相信是受後來接觸的東方花藝茶藝影響。
攝影:劉永發
關琬潼(Shadow)Profile
曲奇店、蛋糕、乳酪甜點店主理人,生活及食物造型設計者。
近期開設SimplyPleasureLifeStyleBoutique,分享衣、食、住、行的生活美學。
網址: http://www.sp-boutique.com
夏日餐桌──茶、花、料理
十多年前,學習日本草月流派花藝。日式花藝重表現花、枝、葉的自然美態,重花材間、花材跟花器、環境間的和諧。以有限的枝葉形成空隙、留白,表現日本的美學觀Wabi(侘)Sabi(寂)。配上古樸花器,從恬靜、簡樸意境中追求生活美感。學習花藝的過程令我對日本的美學觀感受更深,對日本茶道文化也認識深了。
插花賞茶,能把心思集中於當下,令心平靜愉悅。好喜歡有關日本茶道的書《日日是好日》,是學習茶道超過25年的日本茶道老師森下典子,分享她從看似滿是繁文縟節的茶道中,學習茶道美學,領會如何活在當下。當中的道理也可用在料理生活中。最近新版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再發行,值得細讀。
因為喜歡日式插花、東方茶藝,也把這些興趣融入料理生活中,其中的美感、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日本的茶道文化,少不了懷石料理。懷石料理人本着一期一會的精神預備食物,用心選食材、茶碗、盤飾、掛軸、花飾。食材按季節而選,依五形、五色、五味搭配。日本人非常珍惜食材,重表現食材真味。自己懂得多了,連帶吃也偏好味道細緻簡單的料理,追求原味,懂得簡單的調味、烹調方法才能領略好材料的真味。只要細細品嚐,平凡的食材,也能吃出多種滋味。
跟大家分享三道我喜歡的菜式,以飯、蕎麥麪、豆腐為主,味道清淡素雅,令人吃得舒服。
吃得好,也就活得快樂。三道菜配上日本手工陶器,放木餐桌上,伴一盞好茶,加上清雅的日式花藝。這餐桌上的好風景,能令人有好心情。
鱸魚茶泡飯
從小已喜歡白飯淡淡的香味,米粒雪白晶瑩,細細咀嚼,帶清淡甜味。我用來做茶泡飯,茶泡飯令我想起日本的家常味,也記得年少時,老人家喜歡把飯鍋中的飯焦加茶拌吃,有家的味道,何時何地也是ComfortFood。
★材料
珍珠白飯1碗、本菇50克、鱸魚1片、玄米茶葉6克、葱絲/紫菜/炒香白芝麻/鹽各適量、沸水200毫升
調味料:淡口醬油11/2茶匙、料理酒/味醂各1茶匙
★做法
1. 本菇去根部後撕開,燒熱少許油,下本菇略炒,下少許鹽調味。
2. 鱸魚下少許鹽調味,燒熱少許油,煎香兩面至差不多熟時,加入已拌勻的調味料煎至熟。
3. 碗盛上白飯,上放魚柳、本菇。
4. 玄米茶葉加沸水,泡1-2分鐘,倒入飯中,撒芝麻、葱絲、紫菜絲即可。
黑豚肉綠茶蕎麥麪伴果香麪汁
蕎麥麪是日本精進料理的食品之一。據說從前的出家人修行時,會隨身帶着蕎麥粉,用溪水和着吃維持體力。這次我用加了果醋蜜糖做成汁,撒些碎葱花、紫菜,味道舒爽。
★材料
綠茶蕎麥麪160克、黑豚豬柳片10片、青瓜絲/炒香白芝麻/紫菜絲各適量
調味料:淡口醬油/味醂各半茶匙、麻油少許
汁料:淡口醬油/味醂/果醋各60毫升、木魚水300-360毫升
★做法
1. 淡口醬油、味醂、木魚水煮沸,待凉,加入果醋備用。
2. 預備大鍋沸水,下蕎麥麪煮至水再沸騰,加入1/4杯冷水,再煮至適當韌度,冲冷水降溫,瀝水。
3. 豬柳片下調味料稍醃,快炒至熟。
4. 蕎麥麪上放豬柳片、白芝麻、紫菜絲、青瓜絲,拌汁料享用。
豆腐梅酒番茄沙律
豆腐是京都料理的主要素材,日本料理人能把如此平凡的食材,變成盛宴。這次以梅酒泡過的番茄伴豆腐做成沙律,是非常清凉的料理。
★材料
日本豆腐(切塊)1件、番茄1個、即食乾昆布(浸軟瀝水)少許、青瓜片適量
梅酒汁:梅酒1杯、話梅2粒、冰糖30克、水1/4杯
★做法
1. 水、冰糖煮成糖水,隨喜好加入梅酒中至喜歡味道,加入話梅。
2. 番茄底十字煮15秒,取出去皮,切八份浸梅酒中,放雪櫃雪2小時。
3. 器皿中放豆腐、青瓜片、番茄、昆布,倒入梅酒汁享用。